摘要: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们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在对学生们开展教和育的过程里,不断的通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融入一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育,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里不仅仅局限在知识上的学习,能够为以后吸取更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而言,他们正处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思想和行为都没有完全成型,教师开展行为习惯教学,能够对他们日后有很大的影响。基于该背景,本文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以“一对一帮扶”为角度,分析如何培育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一对一帮扶;高山地区;平坝地区;行为习惯
引言:本校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处于高二半山地区属于沟坝乡镇,与之相邻的洛甘乡、马洪乡等其他乡镇属于高山乡。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个县市区开始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政策,普格县党政领导高瞻远瞩,为彻底斩断高山人民群众的穷根,提高老百姓生产生活质量,举全县之力实施了适合当地实情的“异地移民扶贫搬迁政策”,让高山人民群众搬迁至各种条件都相对较好的沟坝地区生产生活。由于当地人民群众陆续搬迁,高山学校也随之拆迁或合并,当地孩子们不得不转到低坝地区学习。但由于学生们原来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落后,加上教师以往对行为习惯的培育不够重视,导致很多高山地区搬来的学生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陋习,这些陋习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沟坝地区的学生,在各种行为习惯上就相对优于高山地区的学生,因此,本校基于这种情况,采取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让长期生活在低坝地区的孩子以帮扶的形式,来对高山搬迁的学生进行行为习惯上的帮扶,以此来提升高山地区学生的学习、卫生习惯。
一、影响高山地区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带来的不当影响
高山地区的孩子产生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家庭普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家庭为他们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高山地区的经济环境落后、就业机会低下,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外出到城市打工,让学生们独自或让爷爷奶奶带着,留在高山地区里学习,无法有效的接受到家庭教育,也无法有效的发现和纠正,导致他们养成了很多错误的习惯;其次,高山地区的很多家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无法认识到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也无法有效的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指导,导致他们不懂得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高效的、正确的;最后,高山地区的家长们往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只在乎学生的文化成绩,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状况、道德品质状况,导致学生们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出现各种学习和卫生上的不良行为。
(二)学校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迁移之前,学生们是在高山地区的学校展开学习的,由于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比较落后,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理念,高山地区的教师过分的关注学生们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们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的培育;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也许有关注到行为习惯培育的重要性,但是却往往采用一些效率低下、效果微弱的教学方法,导致行为习惯教育没有明显的作用;再次就是部分教师存在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上进心完全没有,只要孩子不出问题就好的懒惰思想,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二、“一对一帮扶”下培育高山搬迁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培育学生行为习惯意识
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不仅是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小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里,让沟坝地区的孩子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能够提升对帮扶工作的重视,认真的参与到其中,努力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里帮助高山地区的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和卫生习惯;并且让高山地区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积极的听取帮扶同学的意见,努力的参与到帮扶活动里,从自己的生活里慢慢的改掉以往陈规陋习,树立新的行为习惯。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在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前,为学生们做好宣传,让学生们能过认识到“一对一帮扶”工作的实质、意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宣传:
例如,为了确保一对一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帮扶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校教导处、教科室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充当组员,小组针对学生们帮扶工作展开研究。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山地区和平坝地区的学生进行分组,如对于卫生习惯差的高山地区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卫生习惯优秀的平坝地区学生来帮扶。做好了前期的帮扶基础工作后,小组要对该帮扶计划通过教职工大会的形式进行宣传,针对“一对一帮扶”计划进行介绍。各班也要通过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课在全班进行宣传,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帮扶计划里,并且在宣传会上讲述帮扶机制、帮扶规定;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海报栏、学校横幅等宣传的地方,加大力度宣传开展“一对一帮扶”计划对培育学生们的良好习惯的帮助和具体要求;最后,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的帮扶小组将有关学生帮扶计划的要求、考核细则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方便每位教师学习、监督和宣传。
(二)组织帮扶活动,丰富帮扶趣味
在借助“一对一帮扶”活动来培育高山地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们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在趣味活动里融入一些行为习惯,让沟坝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里获得提升。
每一学年,教师可以组织一对一的绘画比赛,让沟坝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学生们组队参与,以“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宣传为主题,来制作海报,在活动里,沟坝地区的学生能够为高山地区的学生传授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改变;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行为习惯有关的实践游戏,如“书包整理比赛”、“卫生大扫除比赛”等等,让沟坝地区学生和高山地区学生一对一组队参与活动,在活动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贯彻学习和生活,落实帮扶计划
为了落实沟坝地区对高山地区的帮扶计划开展,学校必须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帮扶方案,从课上的学习到课后的日常生活,保障学生们能够全方面的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地熏陶,努力落实帮扶计划的顺利开展。
例如,首先从课堂入手,思考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帮扶计划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们针对班级的每个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将平坝地区的学生和高山地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组合,让同一个小组的帮扶人员成为同桌,在课上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经常组织一对一的合作学习活动,如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小组合作完成某一课堂探究,在小组合作里,沟坝地区学生会和高山地区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和沟通,互动彼此的学习思路和理念,在这个过程里高山地区的学生会学习到沟坝地区学生身上的很多学习习惯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们有着深远的影响,高山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让他们产生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在面对学校迁移的时候,教师应该借助沟坝地区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参与到“一对一帮扶”计划里,在日常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影响着高山地区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的成长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