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高英
[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为方式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为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高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对知识有正确的理解,更能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等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更应该从这一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将这种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在课堂中,以该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引言:近年来,新课标对我国当前课堂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提出了新方法和新要求。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应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教学法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法。本文将从课堂环节和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做主要阐述。
一、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堂环节上的运用
        (一)导入环节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新知识之前都会有导入环节。以话题探讨、播放相关图片或声音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就新知识的导入环节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能够及时有效的参与进来。
        比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中会学习到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教材倡导学生通过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彩带来观察车轮转动时彩带会形成什么图形,但这个任务独自一人很难完成。就此,教师可以把需要做的内容和环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行分配或承担任务,进行合作学习。观察时,一位同学负责推车,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彩带并口述,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这样既能保证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又能在上课学到这一知识点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
        (二)探究环节
        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探究和交流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其合作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1],当教师新授知识点之后通常都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巩固知识。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视课堂情况把研究解题方法的探究环节留给学生。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交流彼此的思想和见解,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产生新的思路。
        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例,六年级下册会学习到正比例与反比例。

在课堂探究时,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不同小组探究不同图形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并画图。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多种图形边长与面积的比例情况,还能在合作完成图表的时候通过交流对正比例与反比例有初步的讨论与认识。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一)小组合作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很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学科,数学课本也并不像语文或英语课本上有大段的描写或适当的情景,但这并不影响数学教师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中,学生会学到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书上以图形为主要探究对象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给每个小组一个主题,再让小组成员对图形进行细化分解,每人完成一个图形的制作或绘画。
        例如,教师可以指定几个小组共同完成多边形的绘画,小组与小组之间分别认领图形任务,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小组认领任务后可以在组员之间再分配任务,如认领四边形的小组组员可以分工绘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而平行四边形中又包含长方形、正方形等特殊情况。
        (二)将小组合作教学法与竞争机制相结合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中更需要及时的鼓励与激励。教师不妨试着将小组合作教学法与竞争机制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教学之间的差别,优化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不同小组,小组内部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进行更好的学习,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则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中,学生们会学习到观察物体这一课。这一课主要是从摆放小正方体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其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进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成立加分机制。如,答对加二分、答错加一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其因为害怕说错而错过参与课堂的机会,又能照顾到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强的学生,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结语:综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刚刚接触各学科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科知识,更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入手,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周艳洁.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01):145
[2]张秋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9(12):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