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金香花
[导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就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游戏;身心发展;作用
幼儿喜欢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需要是一种动力,它能促进其日趋成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如同人类生存对劳动的需要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生命活力在于生长,而运动能力将保证幼儿在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游戏能满足幼儿生长时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进了幼儿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插塑、穿珠等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其它各类游戏也都包含了大小肌肉群的运动。幼儿就是这样,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去选择游戏内容,并在游戏中逐渐发展运动能力,随之又根据提高的运动能力去选择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游戏内容。幼儿的运动能力便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由于游戏是幼儿自愿的活动,其兴趣不仅由于可在这儿集聚,也由于可在这儿显示,因而幼儿活动的热情高,倾注性强,对事物的观察注意也更为持久。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比如冬天让孩子在冰天雪地里玩“打雪仗”的游戏,与仅仅用冰块和雪作教具来进行教学讲解冰雪的知识,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为玩过雪的孩子,没有不知道雪放进嘴里与捏在手心里的感觉和变化是怎样的,没有不知道雪球会越滚越大,而雪团扔出去即会散开的。尽管教学也能给与幼儿以上的知识,恐怕留给他们的记忆是远远不及前者的。同样,认识沉浮,若提供材料让孩子在玩水游戏中进行,是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幼儿思维活动的直观性强,游戏能为孩子提供操作实物和活动的机会,这就使孩子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与此同时,幼儿的思维又是在不断提出问题、思考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提出的问题大多来源于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需要材料,需要扮演角色,需要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他们不时地在观察、在比较、在探究、在验证,从中会产生许多疑惑和惊喜:为会我吹出的肥皂泡小,你吹出的肥皂泡大?比比肥皂水和管子一样吗?加点水或换根粗管子试试看怎么样?为什么这个瓶放进水里会冒泡泡,那个瓶子却不会?噢,原来瓶口大小不一样。敲几块冰来做卖棒冰的游戏,这块冰太脏,洗洗吧,咦!怎么洗不干净?哎,盆里的冰块怎么那么干净?啊!知道了,一定是水脏结的冰块也脏,有脏的东西在里面是洗不掉的……尽管孩子们找到的仅仅是自圆其说的理由和似是而非的答案,然而,其中的感性经验却触发了思维火花的迸射,使比较、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

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贪玩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它场合用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从中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述,丰富了词语,理解了语意,大大加速了孩子们口语发展的进程。
现代科学提出:每种学习都存在着年龄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0——6岁是学习口语和文字的最佳期,也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这一时期的孩子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俗话说:游戏是儿童教育的最佳方式,幼儿园离不开游戏,我们的活动都是通过寓教于乐来达到目的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做到寓识字于游戏中,不贻误幼儿识字的最佳期。
        四、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想象发展空间,有助于学前儿童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型品质的形成,因此游戏对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游戏过程中的心里气氛是宽松的、自由的,而学前儿童的创造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在我们班的发现区有一个活动是用打气筒给球打气,但是在一次活动中我发现这个打气的筒不见了,孩子们没法打气了,就在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孩子拿来了一个打的注射器再往里打气。虽然这个注射器是打不进去多少气的,但是我认为通过这件事就可以证明在游戏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创造力。
        五、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学前儿童作为集体成员,需要互相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掌握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交能力。而当今社会,家家户户都只有一个孩子,自小就受着大人的宠爱,从而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和他人友好地相处。可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交往能力又显得很重要,为了适应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幼儿必须逐步了解社会的生活知识,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只能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而游戏则是幼儿实现这种社会交往的重要场合。游戏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合群的行为,可以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发展幼儿遵守准则的能力。游戏过程中会增进幼儿之间交往,提高和同伴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还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作为集体成员,需要互相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掌握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交能力。游戏可以培养学前儿童合群的行为,可以提高学前儿童交往技能,发展学前儿童遵守准则的能力,还锻炼了学前儿童顽强的意志。在幼儿的游戏过 程中会增进幼儿之间交往,幼儿能和同伴互相合作。由此可见,经常开展游戏可培养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将在在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六、游戏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这是因为游戏的活动指向,在于对活动过程本身的享受,而不于对活动结果的追求。相比其它成人要求的活动,它无外来的心理压力,因而游戏中的孩子始终感到自由自在。可以想像,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的气氛中,往往容易获得通过自我努力而成功的欢喜和自豪。即使失败也无关紧要,因为是游戏而不易产生实在的挫折感。所以游戏往往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人振奋、乐观和自信。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就产生于这种积多次极情感体验的积累中。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学表明,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只有游戏才可能使幼儿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激发起一种完全出自其本身的勇气。在游戏中,他们自己寻找材料,动手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构思情节;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幼儿的独立,也只有在这种游戏中才得到最充分的显示,正是这种独立性在游戏中的存在和作用,使游戏成为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最好媒体。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就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