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题,是用语言文字对某一事例进行叙述,融入了数量关系,通过已知条件来得出未知数求解的综合性题目。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因涉及到题目的阅读分析,很多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提不起兴趣,没有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也容易照本宣科地就单一题型进行讲解,然后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这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数学应用题不仅考察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也会反映出学生们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及反应能力等等,运用这些能力得出一个可行的解题思路,继而通过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就应当着手于如何培养学生一系列解题能力中去。
关键词:应用题、实际应用、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是一类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题型。既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不能只关注学生单一的能力,而是引导学生提炼出解题思路并对学生进行靶向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较小,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限,尚不能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一、掌握思路,交给学生在解题中运用分析与推理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解题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天性很容易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甚至教师说的一字一句都有样学样,这样会导致学生思维机械化,且不能准确抓住应用题解题方法的要领。因此,我们可以将审阅应用题中要用的分析与推理方法教给学生。
分析就是从应用题中提问的问题出发,逐步罗列出与问题相关的的每个条件,再看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是否可以从已知的条件中得到。例如,大客车一次能够载50人,小客车一次能够载的人数比大客车少30人,问两辆车两次能运载多少人?那么我就会知道学生依次口述:问题指向哪些条件?(大客车与小客车一次各自能载多少人),其中大客车已知,小客车未知,但可以从已知中得知可载20人,然后得出两辆客车一次一共能载70人,而问题问的是两次,就是140人。这也是出题人常常会布下的“陷阱”以考察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们有认真仔细的态度,遇题宁要多想一层,不要少算一步。
再有就是推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层面中,我们用到的推理并不复杂,往往只需要一步或者两步,但会涉及到正反两种顺序。例如,我在日常概念讲解中就会穿插训练学生,问“甲的重量是乙的两倍,那乙是甲的几倍”?学生弄清这里面的数量关系会得出“乙是甲的二分之一”,那么引申提问,“甲乙的重量比例为多少”?学生会回答“2:1”。这些数量关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基本的逻辑规则,而按照基本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一理通则百理通,有了正确的逻辑思维,学生就会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过程中变得游刃有余。
二、与时俱进,从兴趣出发,让应用题型更切合实际生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在解决一个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时,对此事例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解答结果。既然是讲数学知识放到现实事例中的应用,题型所列举的事例自然不能令学生太过陌生。就“应用”来讲,应用题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学生在解答题目时才更有兴趣,得出答案后会更有成就感。有的题目编辑只是为了让学生重复公式和等量关系,却严重脱离现实,令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感到枯燥乏味又不知所云。例如有一份六年级单元测试试卷中,有个关于日常所喝的牛奶营养成分问题:每瓶牛奶250mL,所含的成分差别不大,但是成分的比例不同,A品牌奶能量、蛋白质、钙的比例是3:5:13;B品牌奶的能量、蛋白质、钙的比例是4:6:14;C品牌奶能量、蛋白质、钙的比例是3:1:2。
我们且不谈这些牌子的牛奶各自掺了多少水分,但是这个题目出得实在是“掺水”太多,首先,既然要让求营养成分的比重,一定要以质量(克或毫克)为数量单位而非容量,其次,蛋白质是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仅次于水,而钙是矿物质,没有哪种食物中这二者的比例会如此夸张。
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学生们的喜好出题。例如,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为成人100元,儿童50元,儿童节节日优惠票价九折,那么儿童节当日,小明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明与妹妹一起去该景点旅游,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门票钱?这样,让学生结合旅游情境,对旅游时光做出憧憬,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令学生感觉到兴趣盎然。
再有,选取身边生活中与学生距离最近的话题,提炼成应用题。例如我会让学生们拿着盒尺测量我们的教室容积有多大,或者安排学生以分组承包的方式来测量学校的面积总共有多大,并设定测量中的误差范围不超过一米。学生们热情饱满地在协同合作中分别测量出了操场、教学楼、花园等设施的长与宽,很容易就得出这看似庞大的题目答案。
三、开发创意,让学生自己来编写出“漂亮”的应用题
这里的“漂亮”的题目是题目层次更丰富,指更贴合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我们知道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又知道了什么样的应用题是具有开放性的,更“漂亮”的题目,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拟应用题了。不但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材教案中都已经列出了应用题的种类,但不需要要求学生全部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论哪种类型的应用题究其目的都是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关于怎样才能编出既能够考验学生综合能力,又能贴近实际生活的题目,我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商议,并参考家长的社会经验来完成题目编写。例如,一位同学的家长从事某销售行业,他的月收入构成是基本工资每月2000元,销售提成为10%,销售业绩超出10000元的部分有5%的额外奖励,这位家长在这个月的销售业绩为18000元,问该家长这个月总共能拿到多少工资?
首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常贴合实际生活的应用题,涉及到家庭财务收入问题,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思考后得出创意的结果。首先,来分析问题指向的条件,工资为基本工资+销售提成+超额奖励,基本工资为已知,销售提成未知,但可以从销售业绩中算出,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超额奖励的部分是实际业绩—规定额度的那一档,即18000-10000的5%,将所有条件罗列完毕再相加,就能得出该家长在本月能够拿到的工资。
开发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意,让学生们在设计出了“漂亮”而又合理的题目后,再让全班同学做出解答,那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高度已经不低于出题者,那么在数学考试中再遇到应用题就尤为轻松,不会再存在答错甚至空题不答的现象。
综上所述,小学应用题的教学对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专注能力、分析能力都有着很好的调动和培养的作用,使他们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希望借此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同仁们一道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竭力尽智帮助学生们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洪伟.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04)
[2] 马有明.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途径[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3] 穆粉蓉.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