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究幼儿园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传统教育游戏课程资源和具有实践指南的操作模式,我班提出《基于小班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方案》。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 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思考
(一)当前的现实呼吁
基于传统民间游戏的独特文化意蕴与教育价值,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就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资源。然而在现实中,在现代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实现。
(二)现实的迫切召唤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成了一种发展潮流,幼儿园也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就游戏来说,各种高档玩具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大多数城镇幼儿园都通过各种高档玩具或教师自制的玩具来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
(三)持续的美好愿望
为探究幼儿园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传统教育游戏课程资源和具有实践指南的操作模式,我班提出《基于小班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方案》。小班开展多元丰富的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
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民间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数学知识的获得
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韵律感、节奏感的培养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
4.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二、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
(二)研究目标
1.结合民间游戏特点,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在活动中促进幼儿身体各项技能的发展。
2.创设特定环境支持幼儿民间游戏,再现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其传统民间游戏知识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浓郁氛围,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结合本园办园特色,开发适宜本园开展的民间游戏,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构建“特色课程与民间游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理论支撑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 “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归属的需要。
儿童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浓厚的感情。民间儿童游戏就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要。
三、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此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因此,我们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渗透过渡环节 动静交替
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在各个环节之间有一些适当的过度,正是这些环节过度中的零散时间把幼儿全部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环节的过渡。
2.融入主题教学 阔识冶情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充满民族特色的节日,幼儿的主题活动中就有以中国传统节日来做为主题进行活动的。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既能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进行很好的宣传,又能让幼儿切实体会到节日的气氛。
3.穿插自主游戏 寓教于乐
现在我们的体育游戏不外乎就是一些室外自主的体能游戏。但是有些体能游戏,教师前期准备的材料会很多,而且有时候又要考虑场地因素和安全影响。但是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
(二)融入教育软硬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1.创活外在硬环境,萌发幼儿游戏意识
考虑平时恶劣天气影响,我们有时候的活动会在走廊或者过道空间进行玩。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民间游戏进行玩耍。小班由于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在走廊和过道的前面上贴各种幼儿民间游戏绘画作品,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多样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绘画作品。
2.建构内在软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大多民间游戏配备儿歌和童谣,在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知识面,如果将民间游戏的童谣运用于主题教学中,幼儿势必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园本“绿色”课程
传统民间游戏本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源于生活。结合本园办园特色,开发适宜本园开展的民间游戏,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构建“特色课程与民间游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绿色环保创游戏
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开展以“绿色”为主题的特色民间游戏活动。我们将每周四上午定为特色课程日。在课程日那天,制定有关于民间游戏的活动来体验环保、低碳的重要。
2.儿歌结合创课程
民间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儿歌的游戏化、情景化和生活化来上我们自己的特色课程。
四、参考文献
[1]华爱华 《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学前教育3-6岁儿童发展指南》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4]《幼儿园游戏研究》(专升本)教材
[5] 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任务规程》,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