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3
摘要: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环境规划、城市道路规划一起实施,以应对在施工建设可能出现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为响应海绵城市的建设,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中海绵城市排水设计施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设计施工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海绵城市的升级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洪灾的问题,而且可以修复生态环境,增强和改善城市的基本功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应用到海绵城市的概念,以减少洪水灾害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一、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意味着该城市可以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像海绵一样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就地收集,渗透和净化雨水;必要时,释放并使用储存的雨水将城市变成超级海绵,可以吸收雨水,净化雨水并截留污染物。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采用以自然生态为基础,辅以人工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自然蓄积控制径流,达到蓄积高峰。通过自然渗透恢复水生态,恢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减少污染并改善水质。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使用源头减少,过程控制,终端调节和存储,以促进水的良性循环,维持城市的海绵功能,并提高城市对径流雨水的渗透、净化、调蓄和利用,减轻市政排水设施的压力,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水环境质量,缓解城市涝灾和干旱。
二、海绵城市在建设中的重要性
2.1改善自然环境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中国目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所以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污染问题,而且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因此,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2.2提高雨水利用率
雨水是地球水资源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没有考虑雨水的缓慢排释以及雨水蓄积的使用,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水。如果将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应用到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当中,可以提高雨水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海绵城市的全面建设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3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
在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可以根据过程需要调整海绵城市概念在市政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减少对城市基本环境的危害。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此外,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构建来缓解中国大多数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地表径流污染问题。
2.4防雨防洪
在海绵城市的作用下,最重要的应用意义是全面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然后实现整体设施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同时解决居民的用水需求,避免内涝等灾害。另外,除了防止雨水和洪水,海绵城市还可以回收再利用雨水资源。
从城市排水工作的角度看,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雨水利用的范围和能力。这是相关部门重视海绵城市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行各种专业协调工作,以统一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保护,避免雨水灾害对市政道路使用的影响。
三、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排水设计施工的措施
3.1道路设计施工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非机动车道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来使它们成为可渗透路面,从而减少表面径流量的总量,并有效缓解道路区域的水现象。非机动车道应使用可渗透的混凝土或可渗透的沥青,因为上层是铺砌的,下层是由不透水的材料制成的,因此水可以有效地渗透和汇聚。非机动车道上的绿化池采用生态绿化池,并与其他海绵设施相连,形成连续的海绵体,达到良好的排水设计效果。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方便人们行走,它也已成为市政道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改善人行道的设计,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并增加雨水和其他资源的利用。在人行道的设计中,使用渗透性铺路材料来增强市政道路的渗水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并避免人行道上积水的问题。另外,可以调节道路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城市建设的质量,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3.2道路绿化带设计施工
绿化带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调控和控制城市环境问题和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所以设计绿化带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建立雨水收集功能。设计人员应在地面上设置一条绿化带路径,以确保雨水沿地表径流汇聚到绿化带。为了确保此功能,绿化带的设计必须低于路面的高度,通常绿化带应位于市政道路下方15〜20cm。同时,雨水出口应均匀分布,其高度应在道路高度和绿化带之间。第二是水过滤功能。在设计绿化带之前,可以在地面上铺设一层种植土壤和一层砾石。完成上述工作的设计之后,必须将渗透管放入其中。这样可以确保雨水流入绿化带后可以被完全过滤,并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第三是通过排水功能的设计和构造,通过溢流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雨水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在雨季,低洼的绿化带可以在雨水存储中发挥作用。在溢流系统的作用下,可以消除过多的降水以避免影响城市道路。
3.3辅助设施设计施工
(1)一般市政道路均设有路缘石,路缘石的设计严重影响雨水向道路绿化带的排放。因此,在设计中,必须科学地布置包括平坦和垂直路缘的路缘石。正常情况下,平缘石的高度与地面基本相同,雨水可以顺畅地排入集水口,防止积水在道路区域。但是,立石的特性更为明显。尽管它们具有相同的排水功能,但它们比路面高,从而防止了雨水直接排放到绿化带中。所以在海绵设计中,雨水可以通过穿孔和缝隙排入绿色带。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如果道路上的绿化带较宽,则可以去除站立的石块,采用路肩法使路面的雨水更快地排入两侧的绿化带。
(2)在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中,肩沟基本上是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会影响外观,易阻塞,而且没有净化雨水的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种草沟的方法在地表沟中种植一些合适的植被,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净化以及雨水的排放。
3.4排水系统设计施工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渗水,贮存,净化,使用,排放。道路海绵的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源头渗透技术,中途技术和末端储存技术。比如在降水量大不缺水的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渗水,蓄存,净化,排水,主要是通过渗透路面和低矮的绿地与排水系统相结合来实现的,可以有效起到减少雨洪峰,减少排水量的作用。海绵设计用于将雨水引入绿化带。绿地设计通常具有沉淀和过滤设施,可有效净化最初的雨水。但是,在缺水地区,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必须在绿地中建造需水池或与城市公园一起建造人工湖,以储存雨水,净化雨水并综合利用水资源。此外,在径流受污染的地区,必须注意污染源的控制,结合净化技术的使用,以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结语
综上所言,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对提高和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需要更加重视这一方面,在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有效的海绵设计施工方法,来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巍.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2): 96-97.
[2]汤红,胡晓宇.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时代农机,2018,45(05):144.
[3]黄华伟.基于海绵城市模式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研究[J].厦门科技,2017(0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