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识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王艳红
[导读]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从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多个途径着手。所以本文也立足于高校通识教育视角,重点了解到意识教育开展的作用与具体的方法,希望能够真正的为高职校园内部,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高职;通识教育;艺术教育
前言:
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审美修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艺术教育的开展,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灵。所以本文也立足于高职院校内部的通识教育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艺术教育工作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开展方法,以期能够为我国高职校园内部,教学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奠定基础,也促进校园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改革。
一、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内涵
        通识教育实际上也被称为通才教育和普通的教育,指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把知识和人文素养等传播给学生,树立起学生良好的核心素质。通识教育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古希腊,通过其中的自由教育理念而发展出来的,核心目的是保证人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进而达到教育和培养的最终目标。
        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的教授公开的发表了文章,并认同了通识教育思想理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把这一教育方法与大学的校园相互结合,也应用在高职院校内部。至今为止,在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大概分为四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分布必修的类型,这也是美国大学中所实施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第二种是名著课程类型,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院校数量相对比较少,但是总体上来分析,其不会成为通识教育实践过程中发展的主要方向;核心课程类型,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期,美国大学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普遍类型,其中重视的是学科之间所具有的交叉特点;自由选修型,这种类型实施的院校比较少,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尝试这种教育的方法。
二、高职通识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内部通识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方面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的修养,这些修养指的就是人通过一种艺术活动的参与逐渐学会对艺术内涵进行欣赏,并且形成良好的审美和体验,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以及精神上所具有的愉悦之感的一种素养。

艺术是人们在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得到的产物,更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而逐渐产生的,所以也需要把文化与精神生活的本质需求相互结合,在人们对艺术作品欣赏的时候,其所呈现出的认知情感,以及想象等各种各样的心理内涵,被激发和活跃起来,这也能够让人们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艺术作品令人欣赏、激动、顿悟,这整个过程都能够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瞬间的解放和自由。
        第二方面就是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增强理解的程度,艺术能够反映生活,但不仅仅是指艺术反映的客观生活,反映出社会的关系和历史,也有人们的思想以及对于事物认知的规律,优秀的艺术家有着敏感的感受力。所以也能够看出,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通识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三、高职通识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中融入艺术教育的内容,其主要就是需要通过艺术类课程教育工作来实现的,教育管理的相关人员也需要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把艺术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公共的系统课程之中,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良好的艺术教育课程,能够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内心,保证学生在教育的引导下,掌握更多艺术理论的知识点。艺术是人类创造过程中的发展历史,即能够展现人们生产和劳动的整体过程,也能够帮助人们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真正的理解艺术。所以艺术的教育属于知识和鉴别的理性认知基础,艺术创作通过训练实践而产生,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能够让学生了解艺术所具有的规律,丰富学生审美的体验,加深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理解程度,进而利用自己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艺术的内涵,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内部艺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最终目标,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能够了解到,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艺术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在通识教育中,艺术教育的融入相对比较少,这也影响了学生后期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通过以上的内容,本文立足于高职校园内部通识教育中,艺术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应试教育所具有的作用,进而为学生后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芳凯.公共画室与通识教育——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艺术的启示”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9(12):266-267.
[2]孙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拓展研究——以工科院校背景下的美术通识教育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215-216.
[3]胡钟华.通识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兼论中国美术学院会通精神的理念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9(08):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