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成教育指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和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育活动,并对这些教育活动进行反复体验与训练最终形成习惯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开展养成教育“四结合”,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四结合
小学是学生增长知识、长身体以及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最佳阶段,这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四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层次性主要是指小学分为六个年级,通常把六个年级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这三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之间具有的跨度是比较大的,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对教育的可接受性以及教育要求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通过这种做法可以使整体的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化,使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简单的进行实施和操作,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顺利的进行开展。其次,整体性主要指的是在对小学阶段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制定出一个总体目标,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文明素质、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都可以具有良好的态度,并逐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1]把层次性与整体性结合起来共同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养成教育变得具体化与明确化。只要能够做到长久坚持,就会使养成教育得到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品质。如果不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养成教育,就会导致学生的发展顺序遭到破坏,从而使养生教育产生的效果差强人意。
二、“行”与“知”相结合
在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形成“行”与“知”的教学过程。为了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守则内容和规范进行充分了解,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开展班级活动、组织有奖竞答以及利用先进的媒体设备进行广播和展示图片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以及熟练的进行背诵。[2]学生进行行动的前提是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当面对一件事情时,一旦学生明白了如何去解决,那么他们就会按照相应的要求积极的展开具体行动。为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对自身天性进行释放,就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条件,使他们拥有较多的学习与行动机会,从而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因此,要想更好的把“行”与“知”进行结合,就需要对以下三点内容进行关注:首先,在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时,当学生犯错误时,一定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要懂得从侧面的角度对小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小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值得注意的是态度要和蔼可亲。其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按照相应的教育过程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学习难度要从简单到难,慢慢的对其进行渗透,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3]第三,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确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主体精神进行培养,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具有积极的态度,例如收作业、值日、站岗、劳动以及各项检查工作等。
总而言之,在把二者相结合后,可以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养成教育学会了为人处事、与人交往以及对事件进行评价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养成教育的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还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严格要求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养成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形成新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十分的容易,有许多学生存在叛逆心理,不服从制定的要求,因此,为了把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对提出的教育原则进行正面引导,使养成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提升。[4]
严格要求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能够正确对事物的善恶进行分辨,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做事情时,具有正确的观念,不可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为了可以使小学生的行为得到监督与约束,就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
正面引导指的是在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懂得以理服人,能够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在小学生做事情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养成教育中坚持把正面引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会使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遵守学校纪律。
四、校内外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由许多工程组合而成的,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支持,还需要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大家共同努力。[6]因此,为了可以使养成教育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就需要对校内外的资源进行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与家庭进行结合是极为重要的,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达成共识才能使养成教育更好的进行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在未来还有许多的道路需要走,为了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其进行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通过“四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综合能力,并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官文.谈教书育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和预见性[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2):82-84.
[2]濮鹤立.行是知之始,知在行中成:语篇复述与写作教学相结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第1期):62.
[3]博文,陈品芳,徐雪刚.“知”与“行”有机结合,知识变活——基于学生立场,改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5):150-150.
[4]刘亚兰.浅析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016(004):73-75.
[5]徐翠玲,王淑君.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0):101-102.
[6]刘立栋.“ 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搞好小学生管理”[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2(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