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李振英
[导读] 初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初中生的心理有着青春期的特点
        摘  要:初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初中生的心理有着青春期的特点。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外界因素对初中生的诱惑越来越多,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构建,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本文针对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并为此提出几点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其行为与心理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出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为此,学校应该要积极为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路上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重要性: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在于明确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初中生的心理进行积极干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初中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课程体系上也并不完整,其覆盖面较为狭窄;同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没有凸显其时代性与针对性,不具备指导意义;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工作,导致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当今时代,初中生凸显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种类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必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在教育教学时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其全过程。但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较少,心理专业的教师数量不够;课程时间较短,且周课程次数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明确课程目标
    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设立相应的目标,明确课程目标是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设立目标,才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目的是为初中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承受力[2]。因此,在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该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针对初中生现有的心理状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业水平,突出其针对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出发,积极研究、不断钻研,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提升课程目标的准确度,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使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更加具有科学性。
(二)完善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短、周次数不足的问题,要完善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心理教育课程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了解,且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与心理问题程度的差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必须要适当延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次数;其次,要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针对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教师数量不多的问题,学校应该要积极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积极引进专业水平较高的心理专家,保证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选择上,应该要与时俱进,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保证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有据可循。
(三)加强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由专业性较强的心理教师负责,重点针对初中各年级各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该要充分注意措辞,由于心理辅导是一门较为特殊的科目,教师单独要求某一学生或某一团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很容易对这些学生打上“有心理问题”的标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心理问题”等字眼,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3]。在进行专题讲座时,应该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主题,如初一学生应该以辅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题;初二学生应该以处理青春期不良情绪为主题;初三学生则要以排解不良情绪、释放考试压力为主题。在专题讲座中,尽量围绕学生近期的突出问题。另外,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面向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了解学生的心理,影响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态度以及教育行为。在面向家长开展不同的心理讲座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展开不同的主题,例如:对初一学生的家长,可以以“给孩子一些空间”为主题;对初二学生的家长,可以以“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父母做什么”为主题;对初三学生的家长,可以以“陪伴”为主题,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联合,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在心理教育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的今天,构建初中心理健康交予课程体系对学生心理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与品行,也能够推动学校持久、长远的发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帮助教师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邵晓洁.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09):26-27.
[2]龚洺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经贸实践,2018(03):329.
[3]朱红.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7(06):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