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行知品质课堂模式的内涵,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观念,目标,兴趣和方法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行知品质课堂 学生主体作用 对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力、能力、价值情感都应得到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还给学生真正的学习主动权,以便使“要我学习”成为“我要学习”;使“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1]
目前,我们合川区正在推行的 “行知品质课堂”,是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教学规律,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而构建的一种高效、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形式。其基本理念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互动主型,能力主旨。其实现关键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下面,笔者就行知品质课堂模式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如下四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尊重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现代教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是自我发展当然的主体。作为教师,应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喧宾夺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行知品质课堂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学会学。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2]当前,学生主体思想现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时至今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还是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目标管理,提升主体作用的源动力和导向性
目标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3]挖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史中的司马光、爱迪生等人的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发奋学习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成人之前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行知品质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目标导学。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制定目标时,在激励学生兴趣动机的同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目标动机,帮助学生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目标。[4]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主动学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三、激发兴趣,面向全体强化主体作用的内驱力
行知品质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搞不好学习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学生内驱力增强,主体作用自然就会得到充分发挥。[5]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知品质课堂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每堂课针对学生的学习至少作5次激励性点评。这种激励性点评必须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设计问题,提出要求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善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得到成功的希望。只要学生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会变成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四、优化方法,保持主体作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应有结构,但不能固化结构。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和模式对提升课堂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5个基本要求,一是教师连续讲课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二是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三是安排知识巩固或能力训练不少于5分钟,四是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至少设计5个问题,五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至少作5次激励性点评。以上要求作为一个框架的方法要求,至少从形式上很好的避免了老师一言堂的行为发生,从实质上充分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的坚持下去。
为确保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具体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做好:
1、教师要教会学生看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内心体验。学生在看书时,要让学生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书,要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否则,劈材不照纹,累死劈材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效果会大打折扣。
2、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活动也是当前主流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模式。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为活动而活动,缺乏可秩序的有效的具体安排。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不可为合作而合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数量,考虑个体差异,明确具体的合作要求和秩序。三是不要时时处处去合作。教师可在创新处,在需要发展发散思维时,在出现疑难问题时提出合作学习,否则教学效益得不到保证。
3、教师要高效管理课堂。在具体实践中,有的老师片面理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完全放任。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秩序乱,教学效益差。这样的课堂是难以持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到好的课堂,应该是有亲和度,有自由度,充满活力的、有情趣和智慧的但有很有秩序的课堂。这就离不开对课堂的高效管理。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好的模式下的高效课堂管理指教师用人文的手段实施人文的管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师要做到:一是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说话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其实非言语的控制胜过言语控制。二是目光传情,提醒纠正。当学生走神时,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行为学生,用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领会到错误,及时纠正。三是及时纠偏。当课堂气氛过于热烈,秩序混乱时,教师要第一时间予以指出就纠正,避免一些学生浑水摸鱼,乘机偷懒。
4、教师要做好有效讲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有效讲授。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授从内容上要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从形式上好的讲授总是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6]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避免浪费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骏.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J].青海教育,2018(Z1):40.
[2]禹瑾.试论政治教学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亚太教育,2015(10):173.
[3]王敏雪. 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徐亦潇. 中学生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5]郭曙光.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7.
[6]梁晟晟. 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