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境下说课的启示 ——从立方根的概念课说课谈起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刘维全 武树 赵伟
[导读] 说课是常见的教研活动,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学活动比赛
        摘  要:说课是常见的教研活动,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学活动比赛,都常常采用说课的形式,从而考察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不缺乏上课的激情,少的是理论上的指导。说课的形式就逼着教师,寻找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品读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教师的学科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概念课;说课;教学研究;智慧环境 
        2020年,一个特殊的学期,教研组提出,停课不停研,把教学教研提到网络平台上进行,我们知道,同学科的老师,身在一个办公室时可以无处不教研。很多教学前的困惑,轻而易举的就能化解。那么面对这样“无法面对”的空中教研,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呢,笔者结合亲身参与的一节概念课,谈谈智慧环境下的教学说课启示
一、从网络平台的说课谈起
        随着“停课不听学”的深入推进,各大网络平台也迅速升级,教与学都越来越智慧。这节概念课的说课,就是借助QQ平台进行展开的,教师启动语音模式,开启屏幕分享,随着授课老师的说课,同组的老师进行聆听,本节课的说课流程和主要过程如下:
        1.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立方根》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内容之一。本节安排了1个课时完成,是紧紧承接《平方根》的一节新课。在学生理解了平方根与平方的关系后自然过渡到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上,同时也为后面无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
        2.教学目标(略)
        3.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平方根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通过对立方根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教法学法:(略)
        教学过程:按照复习引入、探究新知、例题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八个环节进行。(篇幅有限,详细过程略)
        5.教学反思:(略)
二、教师研讨意见摘编
        师1:说课环节完整,思路清晰,对课程和学生情况熟悉,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知,通过立方根与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对比,进一步强化立方根和平方根的特征与不同。

建议:(1)复习引入环节,是否过多?(2)在新知探究环节先介绍了开立方的基本概念,再让学生对比平方和开平方的关系,得出立方与开立方是互逆关系,是否应该调换顺序,否则复习平方的意义在哪里呢?
        师2:老师精心准备,环节完整,语言亲切、准确精炼,说课的“说”很好的完成。对于“课”,老师不仅说出“如何教”,更说清了为什么这样做,思路清晰。老师的多角度思考,多种思维的培养印象深刻。由于是屏幕分享,只能听到声音,对于肢体语言、表情、脱稿等不是很清楚。
三、我的启示
1.教师说课的材料应该从哪里来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者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的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等进行阐述,进而就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进行介绍,然后供大家进行评议,交流。
因此,说课前应该在备课中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教师用书等,细细品读教学建议。从上述的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教师进行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但是显得感性而浅显,说课环节中,应该先说学情分析,才有重点难点。这样的说课的流程显然不妥。诚然教师没有理性的审视教材,吃透教材更谈不上。说课,不仅仅说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为什么这么教。因此说课前,教师就要弄清楚说课流程,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理论上更好认识概念课的教学规律。
2.说课可以更具有现场感
        从老师的评课中可以看出,每位老师的评课是诚恳的,真挚的。老师用文字记录听课的感受是深思熟虑的,授课者从字里行间能够读出同事的鼓励。从建议中得到教学设计的不足,无疑收益最大的就是说课老师。然而,面前无老师,缺乏的是现场感,授课者是不是对照讲稿说课,是不是自己理解的教材,是不是能够完美的诠释了这节课,需要打个问号。每位老师的教学理解,必须建立在独立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实现独立,自主,真实的说课。因此,笔者认为网络平台下的说课,要视频说课,即闻其声,又见其人,充分展示说课者自信的肢体语言。锻炼老师的说课功底,逼迫自己钻进教材,理解教材,实现本真教研。
3.智慧环境下说课可以融入到平时的教研中
     从这节课来看,借助QQ平台进行说课,对概念课来说与平时的说课教研的效果相差无几,甚至还有自身的优势。借助平台的智慧功能进行协同教研,是特别时期的教研尝试,授课者用语音+PPT传递教学设计,老师对照屏幕边思边想,议课时老师用文字去激活同伴的思维,。大家在评课议课中追求自身的提高,寻求教研带来的的快乐,既减少了奔波的疲劳,又降低了参与的成本,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在网络平台下的教研可以融入到平时的教研中。当然,在网络上协同教研也不仅仅限于说课教研,只要足够的带宽,所有的教研形式,都可以实现网络平台上进行,发挥网络平台的智慧功能,实现时时,处处,人人都教研的目的,只要需要。不限,时间,地点,时空都可以汇集到一起,谈学论教,彼此共成长。
        结束语:数学课型当中,无疑概念课最常见,也最重要。因为其它的课型,都是建立在概念课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说好概念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智慧环境下说课急需要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实现不限时空,不限地点,不限人员的大教研,进而加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小娟,翟荣宝.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2019(2):04-06.
[2]张艳明.教在课堂研在云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