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需要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创造力,为此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也要做出一些调整,能够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情境,增添课堂教学的画面感,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掌握古诗词内涵,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新课改下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语文教学逐渐的对古诗词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希望能够借助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为了能够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方式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一定创新。在古诗词课堂中教师应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古诗词意境,让学生能够借助一些画面展开自由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作品。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深入理解
古诗词因为运用了精炼的语言去表达生动意向,往往让人们会获得一种美妙感。读者在诗人创设的意境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遐想。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古诗词意境重现,比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再现古诗词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拓展,进行合理想象,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古诗词表达情感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渭城清晨春雨刚过,青青柳树的视频短片,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环境氛围,让学生立马就能够对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色有一个画面感,形成更加真实的体验。通过这样的一种意境营造为后面送别创造了一个深情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去整体上把握整首古诗,而且通过画面中呈现出来的青青色彩给到学生一种轻柔明快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到了在这首送别诗中所蕴含的一种轻快并且富有希望的情调。又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时,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展现一幅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的视频或者图画,并且可以配上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走进古诗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体会王维诗作中的空灵,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王维创作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古诗
诗人创作的古诗词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态度。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这样的方式也是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的,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果将古诗词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交流表达中,从而实现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组孩童嬉戏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视频营造的欢快的氛围中,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和他们日常与同伴游戏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古诗词中描写的孩童“脱冰作戏”的场景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出古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孩童的天真,也能够进一步理解杨万里对于孩童的喜爱。又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时,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当前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能够把当今社会爱国情感和当时诗人的忧国忧民进行结合,这样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还能够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三、借助角色扮演,营造画面感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古诗词中描写的内容演绎出来,通过演绎能够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真实的画面,给到学生真实的情境,并且在情境中能够亲自体验,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时,可以让学生将诗人临死前把儿女叫到身边的情境表演出来,在学生表演和对话的交流中,学生自己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当时忧国忧民的情感态度,同时也为其他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又比如在学习《夜泊枫桥》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独自一人的孤独落寞,体会诗人在外漂泊的惆怅。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做出一定调整,注重课堂教学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真实的画面,给学生获得一种真实体验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晶.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16期.
[2]侯海霞,王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学周刊.2017年36期.
[3]吴燕华.“古诗研究报告”的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