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备受关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下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角度出发开展了详细分析,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提升
1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显著地提升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展开自主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1.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创新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1.3引导学生了解终身学习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各种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
2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语文课程的全面性与广泛性被广大语文教师忽略,教师实际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应试教育与教学任务完成等方面,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不够重视。第二,因材施教还未完全落实,初中时期的语文课程内容繁多,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加大,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够关注,没有展开针对性教学。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是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无法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更无法在学习中被发挥。
2.2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需要对其课程内容深入了解与掌握。也就是在对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程不重要,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并且,初中语文课程需要学生记忆与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如现代散文、古诗、文言文等。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对其掌握和学习难度较高,又因为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增加,也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降低。
2.3对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不足
在语文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初中语文尤为关键,教师要抓住这一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一直以来,我国不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中考的压力使得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能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大部分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语文自主性学习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学校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上,要求教师严格围绕前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自主性学习则不被重视。当前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缺乏长远的眼光及大局意识,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直接被忽略。
3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相应策略
3.1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通常使用教学方法为“填鸭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迫学习,学习动力缺乏,一节课时间恨不得将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却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不了解学生是否真实地吸收消化了所有知识点,最终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对于这种情况,由于新课程的改革,越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的培养,因此教师则要从学生兴趣培养作为切入点,为其制定符合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分析、讨论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穿插学习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到《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可寻找同名电影,将视频中结尾部分进行截取,视频内容与文章主要内容相贴切,是皇帝脱掉衣服之后光着膀子在大街上行走,视频中幽默搞笑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要根据视频放映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且产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3.2营造课堂轻松氛围,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情感教育以及教学过程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倡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将学生实际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作为实际教学方案制定的基础,增强学生主体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以主体身份进行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高效性。为此,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教师开展“鲁滨孙漂流记”文章教学时,就让学生简单介绍了扮演角色的一些方式、注意事项等,并以小组形式,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角色演绎阅读。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3.3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其追根求源
由于初中语文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其拓展面较宽,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将教材表面知识点进行罗列,长期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觉得学习内容过于单调、枯燥和乏味,语文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发展特性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教师教学到《春》这一课时,学生对于春的认识只是书本表面知识,对于文章中写景方法的掌握比较片面。倘若教师的教学内容只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方面,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度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设计出相关问题:《春》是因为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而吸引我们,这种美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相应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可用从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得出原因:首先可以利用感官进行景物描写,如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嗅觉等;其次利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语句描写,如比喻、夸张、拟人和排比等;可以人与景相结合;动静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也满足其成就感。
3.4更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意义重大。教师需要注重自主性学习的实践价值和意义,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参与机会,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在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优点和长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与课程内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学生合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岳永彪.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 新课程(中), 2019(6).
[2]李玲冬.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9(4).
[3]许明军.怎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2):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