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学习也非常关键,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自主性阅读学习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阅读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的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特点,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积累。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热爱读书并从书中学到各种知识,从而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情感也会随之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1.2自主性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性阅读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统一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教育,可能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自主性阅读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小学正是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教师进行强制性阅读教育,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自主阅读习惯培养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保守,遵循传统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单纯的进行生字和课文朗读的教学,没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所以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受阻,过分的依赖教师。对此,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跟紧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而学校方面也要重视起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设立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程,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课本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无形的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2.2利用多样的情境教学,丰富自主阅读情感体验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在阅读遇到问题时能和教师进行沟通,对文章的内容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阅读情境,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作为辅助阅读的工具,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读书中的内容进行上台演讲或者表演书中某一个角色,从而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人物色彩,也能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对文章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也就能更好地自觉体会书中的文化内涵,学生们在日后自主阅读时,也能站在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课堂互动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3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激发自主阅读兴趣养成
随着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教学中,各种信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重要手段,能让教学内容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年龄和实际情况不能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就需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信息技术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多种方式,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如利用PPT梳理、整合教材繁杂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利用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还可以利用投影设备,将优秀作品投影到屏幕上,方便师生赏析文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文章中作者以简单的事例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在课本中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进行叙述,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心理共鸣。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了一系列的小视频,让学生对教堂、罗马广场、产生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再用PPT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行文脉络和写作方式,让小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加强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学生能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真正学到知识。
2.4有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促进自主阅读能力提升
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有效的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基于此,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增加仿写和改写的教学内容,学习优秀文章中好的写作手法,比如“打比方和列数字”等写作手法,让学生们利用课文中运用到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每一种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如果在以后的文章阅读中出现了类似的写作手法,学生可以立马分析出来,进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种写作方式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5积极指导阅读方法,掌握自主阅读方法技巧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开端首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师同样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不断揣摩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色彩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能够见到不同题材和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逐渐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各类记叙手法和修辞方式的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同样也要给学生普及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情感。
结束语:总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学生非常关键,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意义,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才年.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9(11):52.
[2]陈亚恋.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93.
[3]郭彩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