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的语文课堂构建多元教育理念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刘凤茹 刘凤萍
[导读]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追寻着实现“大语文观”的目标。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
        摘要: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追寻着实现“大语文观”的目标。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学校,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语文来说,融入其他学科,把其他学校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来,更是必要的。语文阅读课之间的整合,漫画与语文的整合,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格局。
       
        关键词:  大语文观       整合课文    漫语课堂
       
  引言: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学习”的手段。上好阅读课,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能力。也是新时期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分析:
        传统的阅读课,一本书精读加略读课文不到20篇,一学期讲完就完成教学任务了。而一学期四个半月,除去周末和节日假期,一学期也得有至少有90天的上课时间。试想一天,小学语文老师至少有2-3节语文课,这不到20节的语文课文要如何讲?于是就有了一篇课文三、四课时的设计。如果不这样设计,语文课的进度怎么定?你要讲快了,说你超进度不行。所以,一节语文课就被支离破碎展示给了学生,阅读课文被肢解得惨不忍睹!学生们无法体会整篇文章带来的完整性和结构美!一节课,只有老师滔滔不绝给学生们分析,把一个优美、完整的句子也弄得大卸八块。听,老师怎么讲怎么听就可了,课堂上老师是主宰,孩子完全没有自主性、被动学习。
        随着新高考要求的出台,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如何再按传统来讲课,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阅卷都会是致命的问题。在问题面前,教育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整合信息、提取关键词的基本能力。通过研究与尝试,这就要对原来课文进行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要围绕“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两个方面为主线进行整合的。也就是现在的“主题学习”应运而生。“语文主题学习”以某一知识点进行相同课文,实现一课一得,重在夯实这一得,最终实现快速阅读,海量阅读的目标。在教学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利用这一方法去自主学习、合作完成其他类似课文。以粗读为主,以感悟为主,以探究为主。这样整合的课堂容量大,节奏快,老师讲解少,学生参与多,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平台。
        课文整合,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一、如何找准语文阅读课的整合点           
        从听说“语文主题学习”到真正走进“语文主题学习”,我特别喜欢语文主题教学的模式,通过大量地读、海量地读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探索出学习语文的真谛。事实也证明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海量阅读,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在多次亲临语文主题学习研讨现场或随后的亲身尝试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才能找准一节课的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点。我们大家都知道,语文主题学习的双主题是语用主题和人文主题。纵观现在的多节语文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也结合我平时在进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尝试中,不难发现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都偏爱于人文主题为整合点。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样的课堂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表达,课堂呈现出喧嚣与热闹,而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语言的运用。
        去年,我 讲的一节以“母亲的账单”为精讲+“看不见的爱”“游子吟”为拓展课的“浓浓母爱”为主题的一节课。可以说就文章的数量上以一带二,达到了量的积累,但质的飞跃,没有出现。原因在哪呢?我课后反思,我在这节课中关注点或整合点都是情感,我一直围绕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关注点也是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感悟与宣泄,没有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与运用。似乎我的课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思品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试着去寻找课文中语用点进行整合。
        二、立足双主题,进行整合学习
        如在教学在《盲目上的爱》和阅读短文《爱的力量》时,我先让学生在家充分预习课文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快速通读两篇课文,然后提出问题: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哪种写法,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个问题。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两个文章都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爱”过程和“爱”的力量。从两篇文章中寻找共同点,进行整合,提炼出人物细节描写这一习作表达训练点。根据以上点准确切入,引导学生们进行习作练写。让读与写有机结合,在阅读中习得方法,在习作中践行方法。通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快速提高。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写作的恐惧,实现了读与写的自然过渡,让整合变得无痕。
        三、阅读与表达并重,进行方法内化
        通过反复品读文中关键段落,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将人物形象立于纸上的写作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有趣的游戏,这也是这单元的能说会写中说的训练部分。重点引导学生在说游戏过程时,关注动词的运用。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好动词,通过恰当的游戏,让学生们体验动词在活动中所蕴含的深义。在充分体验、观察、表达之后,学生们对动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就不讲自明了。在学生们充分表达之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本单元的习作《我喜欢的游戏》进行练写,实现学以致用!
        四、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得
        “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课文只是例子,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大语文观念,不能一节课什么都要讲,什么都不放过。“满堂灌”的课堂教师一节课下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学生听得头晕脑胀,最终学习效率低,学生成绩差,老师积极性也不高。让课堂变成一言堂,学生如一潭死水。基于此,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在大语文观的思路下,进行精讲。让课堂变成师生思想相互碰撞、精彩纷呈的有生命的舞台。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面面倶到则会顾此失彼,看似一节课讲的不多,只有一个点,但日积月累后夯实的语文功底就展示出来了。实现了一课一得,学以致用!质从量出,反三归一的语文主题之旨宗。 
        阅读与好、写字也罢、习作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切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我们应该用责任与专业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