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位家长都渴望子女能成龙成凤,在娇惯的同时又给予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即学习要顶瓜瓜,还要琴棋书画有所精通。但是他们只注重了智的培养,而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培养,使得孩子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因此很容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此阶段的初中学生的特点——虽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很大,但心理还极不成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下面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调节心理压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知道保持心理健康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现在的学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以知识理论课为主,如开展心理卫生常识讲座,进行心理调节问题答疑,展开焦点问题讨论……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要以活动训练课为辅,如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角色模拟、记者采访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学习交往……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游戏活动帮助他们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总之要适时地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防患于未然。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自身的某些生理现象不了解,有时常把身体发育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当作病理现象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正确处理好异性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要注意隔离和减少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行、书籍、影视等,注意引导中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合理运用心理健康咨询室,改善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场所,是学生在学校改善心理压力的主阵地。如新生刚入校时不能适应环境,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帮助他们改善心理认识、学会适应外界的方法。再如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很多家长对子女寄予了太大太多的希望,使得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成绩考不好、在学校的表现没被认可……都会使得有的学生产生自责、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一些过激行为。此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要及时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合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有利于个别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调节控制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使得心理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
三、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舒缓心理压力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育人,在“授业”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传道”,为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努力。在中小学的许多课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应该积极地深入地挖掘教材,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变得自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蕴含大量的情感体验因素,可以结合课文中人物的描写、事物的描绘的分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中,通过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历史课的教学中,通过英雄人物的介绍与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初中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等能力,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些虽然不是外显的,只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经过长期努力,同样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四、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德育的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同时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如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礼仪常规、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等,当初中学生健全人格逐渐形成,就会促使他们在无形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德育的魅力,也是德育的使命,初中学生会因此而敞开一扇扇心灵之门,让道德的种子在其心灵上生根发芽,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学生心理异常中的孤独、恐惧、焦虑等都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封闭的结果,有了心事不向别人诉说,得不到班主任以及同学的及时开导、帮助,就会走进情绪障碍的死胡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校内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游戏活动,校外的春游、踏青、登山、观景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振奋,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友谊,团结互助,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怀,以开阔胸怀。
六、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总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我们都要把“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华·青少年网络情结的心理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2]李 萍·网络对青少年情商影响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4)
[3]郝克明《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