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郑欢
[导读] 近年来,文化社会迅速发展起来,在艺术表演中,音色的运用方式逐渐成为了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近年来,文化社会迅速发展起来,在艺术表演中,音色的运用方式逐渐成为了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的欣赏者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声乐的魅力,音色会使每个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差异,音色所表现出来的声乐作品的内涵与理念会由于其表现形式的强弱产生较大差异,既能够让欣赏者感受到艺术的形象,同时也能够收获良好的艺术体验。具有专业素养的声乐表演者都会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而其每个人对音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可以更好地运用音色,赋予整个声乐作品以灵魂,充分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涵。本文从音色的概述入手,阐述了音色在声乐演唱中重要性,对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音色;声乐演唱;运用;表现
引言
         声音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音色决定了每个人的嗓音特点。音色是声乐演唱中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声乐的基本属性。人们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为了使声乐演奏中的形象具体化常常会赋予角色各种各样的音色,优秀的声乐演员大多会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定位。所以,要想将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潜力得到全面发挥,就要对音色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便于更好的在声乐演唱中运用与表现音色。
一、音色的概述
(一)音色的内涵
          声音是传递信息与情感的主要手段,也是最为基本的方式之一。通过音色可以区分人的声音与乐器的声音,并划分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不同的音的强度与高度表现出来的音色也存在差异。人的声音主要分为音色和声部两方面,声部是指人的声音所采用的高低不同的声域,而音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依靠人们通过听觉神经去感知,无法对音色进行量化评价,也就很难对其进行定义[1]。所以专家学者对于音色进行三个方面的解释:一种解释为音色是声音的的波形和泛音属性,另一种解释为音色是由于泛音强度的不同引发的音质的变化,同时其不具备色彩的传递能力,还有一种解释则是说音色是一种通过区别两种相同音高、音长、音强的音在其他品质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属性。
          人们常常用柔和、铿锵、高亢等情感术语来形容音色,从目前的音乐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是运用“乐高”对四种特性对其进行规定。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音色的决定性因素是发音体的振动方式、成分、形状和发音体的品质等等,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音色中声音的色彩特性与品质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这两种表述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属性,是一种人们能够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区分的特性。另一方面,由于发音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并传入耳中引起骨膜震动,才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耳朵听见声音,人们根据发音体和发出声音的震动频率与幅度的不同,判断出音色的不同源于发音体的不同,但未考虑音色的不同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二)音色的分类
         第一,民歌音色。我国拥有辽阔的地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不同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人民,也就发展出了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歌。以陕北地区的民歌为例,其声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音色具有嘹亮、粗犷、高亢的特征,使人民在听闻陕北民歌时,就能感受到陕北人民豪爽奔放的性格[2]。再比如江南民歌,其音色具有温婉、细腻、甜美的特征,使欣赏者能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象。当然,作为声乐作品的表演者要在演唱前对声乐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理解,运用适合的音色表达创作者的真实情感。
         第二,歌剧音色。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歌剧中的音色运用较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歌剧的故事情节与剧情的突出表现都需要由声音来表现,所以,演唱者要运用音色展现歌剧所特有的风格[3]。说起歌剧的音色,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歌剧具有强烈的音色调整幅度,给人以特别的感受。而且,运用音色除了可以表现出歌剧中的角色的性格特征,还能将演唱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促进歌剧内容的丰富性。
         第三,合唱音色。合唱需要演唱者在发声过程中保持一致,独唱则不会受这一要求限制,这是二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而二者之间的共性则都是通过演唱的形式实现的,运用合适的音色来表现声乐作品的整体特点。由于合唱的特点,独唱的音色就无法应用到合唱之中,否则就会给合唱作品的整体美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合唱声乐作品中要运用整个集体的音色,确保合唱的声音圆润通畅。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一)音色的运用与作品风格的把握
         多样化和丰富性是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征,而音色在诠释音乐作品风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体现音乐风格的主要方式。例如:在进行歌颂类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时,由于这类作品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特征,所以,应该注重曲调的抒情的表现,要求气息宽,在演唱这类作品时要运用激情的音色对人或事进行歌颂,使欣赏者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浓郁的风格;若是想要演唱富含乡土气息的音乐作品,就要采用高亢明亮的音色和自由的节奏来体现这类作品爽朗质朴的特点,使欣赏者感受到这类音乐作品传递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的积极情感;在演唱爱情题材的音乐作品时,要运用柔和的音色来表达出作品中饱含的整齐优美的结构,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这类音乐作品传递出来的浓浓弄爱意[4]。
         从上面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恰当的音色可以提高音乐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度,将合适的音色与音乐作品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表达音乐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的思想和目的,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特征。声乐演唱者对于音色的运用能够体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所以,作为声乐演唱者要始终以服务音乐作品风格为导向来运用音色。我们以《黄河怨》与《黄河颂》为例,《黄河怨》想要表达的是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强烈控诉,所以要选择暗淡的音色来诠释整个作品,而《黄河颂》所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希望、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所以要运用明亮的音色来诠释整个作品,只有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来选择适合的音色,才能够充分表达出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5]。
(二)音色的运用与作品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携带的感情决定了最终呈现的音色。当演唱者处于愉快的状态时就会传递出明亮、爽朗的音色特点,使欣赏者心情开阔;当演唱者处于情绪比较低落甚至悲伤的状态下,通常会发出沉闷、沙哑的音色;当演唱者处于紧张的状态时,音色往往是干涩的[6]。当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于这一作品的最直观就来源于音色,感受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因此,音色运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情感能否直接表达出来,能否更好的抒发音乐作品的情感,使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声乐演唱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演唱专业基础,熟练把控唱歌能力,再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多元化体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更好的调整音色,实现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
         在声乐演唱前,演唱者首先要在大脑中对即将呈现的声音形象进行简要的设计,确保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能够得到有效的塑造。对于音色我们通常是用明亮与暗淡来形容,用明亮的音色表达喜悦、欢乐的情感,用暗淡的音色表达悲戚、伤感的情感。比如:在演唱《一杯美酒》这首音乐作品时,演唱者应该运用欢快的音色传递出愉悦的音乐情感;在演唱《小路》时,为了能够更好传递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内心的情感,在演唱时就要运用坚定且柔和的音色[7]。


(三)音色的运用与音乐形象的塑造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使得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的准确、富有感染力,恰当的运用音色能够更好的塑造声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我国的传统戏曲为例,不同音色的运用可以对不同行当的人物形象进行区分,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其中包含丰富的声腔音色,若以发声方式来区分的话,以真声为主的有老生、武生、老旦等等,以假声为主的有小生、旦角。老生扮演青壮年和老年,青壮年的音色要保证高亢、响亮,而老年的音色要刚劲,小生扮演的是年轻人,音色的选择要有力,充分体现出年轻人该有的活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色的运用对于音乐形象塑造的重要性[8]。
          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只拥有单一类型的音色完全无法满足丰富的情感的表达,进而限制其发展的空间。声乐演唱者运用恰当的发声方法对音色的质量进行优化,可以精准的呈现出不同类型声乐作品或统一作品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情绪对音色进行调整,让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积极地作用。比如,在《魔王》这部声乐作品中,描写的是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与一位叙事者,只有对音色进行处理才能够使音乐形象塑造的更加完美。针对旁观叙事者可以运用平稳冷静的音色,父亲的角色要运用沉重、悲伤的音色,魔王要运用奸滑、冷冽的音色,孩子要运用惊慌失措的音色[9]。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其自身要具备灵活运用与把控不同音色的能力,营造良好的音乐形象塑造感染每一位欣赏者,另外,演唱者还要在音声的表现过程中融入个性的表现方式,对音乐形象进行全新的诠释,换句话说就是声乐演唱者要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与专业的音色运用方法相结合,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音色演唱方式。
(四)音色的运用与声部
         人的声带区别在于宽窄、长短、厚薄等,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音色,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的声带具有窄、短、薄的特点。人的声部主要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与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六类,另外,还可以针对声带的差异对这几种声部做进一步的细分。比如男高音中包括花腔男高音、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男低音的音色分为明亮与深沉两种。而女高音细化之后包括抒情声部、戏剧声部等等,女中音分高声部和低声部两种,女低音则有风趣、稳重两种区分,这些细化的声部都是在分析了音色与音质的分类之后划分出来的[10]。以男高音中的几种分类为例,抒情男高音具有柔美、舒缓的音色表现,适用于艺术歌曲、浪漫曲等独唱声乐曲目方面,戏剧男高音具有浑厚、振聋发聩的音色表现,适用于歌剧,花腔男高音具有柔和细腻的音色表现。与音色相比,声部的分类就显得贫乏一些,音色会受到情绪、年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产生隐形的音种。
三、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技巧
(一)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的技巧
          人的声音是整个大自然体系中最特别的,也是最灵活的演奏乐器。声带的震动使人能够发出声音,再在各种腔体的作用下发出优美的音色。为了发出动人的音色,声乐演唱者要运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调整吐字、共鸣、气息等诸多影响音色的要素,在声乐演唱中向欣赏者更好的传递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在声乐演唱体系中,语言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演唱者要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协调好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为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将音色特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声乐演唱背景下的语言表现要求演唱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演唱时要吐字清晰、腔调圆熟,将语言的运用技巧充分发挥出来。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各民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而且,有些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语言差异。所以,音色的运用要结合语言文化差异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效提高声乐演唱的效果。
          另外,声乐演唱能够对内在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将内心压抑的情感通过音色和语言传递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声乐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要紧紧围绕声乐作品的内在思想和音乐主题来进行符合自己表现特点的创新,防止偏离主体情况的出现,影响声乐作品真实情感的传递。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共鸣与气息的技巧
         运用共鸣技巧与气息技巧并不断变化,可以在声乐演唱中创造出不同的音色。可见,共鸣与气息的技巧影响着音色的运用效果,每一位声乐演唱者都必须要掌握这一技巧。首先,声乐演唱者要熟练掌握个人气息的调控方法,为声乐演唱提供良好的气息供给,这样才能够演唱出吸引欣赏者的美妙音乐。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气息紊乱,呼吸之间速度过快等情况,就会大大降低演唱质量,可见,气息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声乐演唱者要协调共鸣腔与声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气息的控制方法进行掌握,实现真挚、优美的声乐情感的表现[11]。另外,共鸣技巧也是帮助声乐演唱者获得良好音色的又一关键技巧,主要是利用口咽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对音色进行调节,通过控制舌头附近肌肉调节产生共鸣呈现出理想的音色,口腔作为声音的发出器,可以对音色的发出效果进行调整,使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实现技巧与情感的双重表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是表达声音内容、展现情感的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声乐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创新与传承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声乐演唱中表演者对于音色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声乐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传达效果。通过本文的详细分析,我们明确了音色的内涵,对于音色的分类有了简单的了解,在声乐作品演唱中,音色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更好的塑造声乐作品的形象,使声乐作品得到全方位的表达,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技巧主要在于情感的技巧和共鸣与气息的技巧,表演者将自身的独特音色与声乐作品的表现技巧相结合,能够在充分展现声乐作品内涵与情感的同时,实现对声乐作品的音色的创新。所以,对于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的理论与实践应该引起重视,使音色的运用更加的合理高效,使声乐这门艺术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袁文.学生多元演唱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院校声乐教学——评《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41.
[2]成莹.浅谈声乐技巧与声乐作品之关系——评《声乐教学与作品演唱》[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11.
[3]刘建芬.如何进行歌唱训练与声乐教学——评《声乐基础教学法:演唱的基础和过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29.
[4]全艳.传统戏曲声腔对中国现代声乐演唱的影响——以京剧为例[J].四川戏剧,2019(12):100-102.
[5]红梅.浅谈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艺术魅力——评《声乐演唱艺术与民族声乐之微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129.
[6]祁伟耿.声乐演唱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提高声乐有效教学》[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1):1289.
[7]高秀竹.浅析黄自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J].音乐创作,2018(05):101-102.
[8]徐跃东.论声乐演唱之音色取向与作品风格的联系[J].音乐创作,2014(11):131-132.
[9]潘冠泽.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J].音乐创作,2013(11):154-155.
[10]杨楠.中国民族声乐钢琴伴奏中的“气韵”问题[J].大舞台,2012(06):41-42.
[11]郑璐.试论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06):122-125.
作者简介:郑欢,女,在读声乐博士,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天府艺术与传媒学院书记,主要从事学生管理与声乐教学演唱工作。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