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陈星融
[导读] 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高校注重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摘要: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高校注重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本文主要是对当前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从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优化以及教学体系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关键词:高校;声乐演唱;表演教学;问题;对策
         声乐的主体部分是演唱与表演,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声乐知识进行拓展,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水平。当前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模式欠科学以及教学体系单一等方面,教师应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全面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传统
         声乐教学强调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可以从演唱与表演能力方面提升学生的声乐素质,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既要拓展学生的声乐知识,也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说教式的教学形式比较突出,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意境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使得学生难以理解音乐知识和理论,降低教学的效果。
1.2 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声乐教学的评价应该包含多个层面的要素,不仅要突出音乐意境和课堂融入情况,还应该注重表现形式和演唱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但是部分高校在实施评价时,仍然主要参考学生的训练情况,而没有将日常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侧重点出现转移,容易忽略学习过程而过于看重结果,严重干扰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感知性,不利于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进行提升,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
1.3 理论与实践不一致
    在高校音乐课程中,声乐演唱与表演能够代表音乐的魅力,教师以音乐理论知识为导向,突出音乐意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音乐,能够体现音乐的旋律性和渲染性。但是部分高校在实施声乐教学时,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方面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关注,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这种理论与实践割离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僵硬的表演形式和单一的演唱方法,不利于声乐学习效果的提升。
2 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改进的对策
2.1 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在开展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时,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立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接受能力为依据,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了解声乐知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对现行的声乐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进而对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强化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知。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单一的板书形式进行转换,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将传统的静态化教学转换为动态化教学,强调学生对声乐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声乐演唱与表演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借助微视频制作工具提前进行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学习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将微视频以多媒体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并针对重难点进行反复强调,为学生深入剖析演唱与表演之间的内在关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设计课堂表演环节,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敢于示范,针对音乐知识进行展示,并且引导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培养学生在演唱与表演中的协作能力,进而以突出技巧和意境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高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了解,同时考虑学生的声色和嗓音特点进行分组,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让学生在分组学习模式中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身演唱能力。
2.2 优化评价模式
         由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较多,高校教师在开展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时,应该对现有的评价模式进行优化,不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应该符合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强化和深入。在实施评价时,教师可以主要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综合性评价的理念进行深入,抓住学生在演唱与表演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考核提供依据,突出对比的效果,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应该重点突出演唱意境和技巧等指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考核体系。高校也可以优化现有声乐评价系统,构建学生之间的互评机制,让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一步保持优点、改进不足。
         另外,针对学生之间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突出评价的公平性和整体性。教师可以从声乐教学中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构建学生的评价体系,根据高校当前教学模式的特点,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落实,将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凸显出来。高校教师还应该能够从海量的教学评价信息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达到教学的严谨和规范。
2.3 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
         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涉及的知识和理论较多,且演唱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主要是以声带为主,并利用鼻腔、口腔以及舌头的共同作用进行发声,其间所包含的唱法较多,声乐音域的跨度也比较大,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演唱方式的重要性,拓展声乐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实践环节,借助实践进一步巩固对声乐理论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意境感知能力,强化学生对声乐领域认知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国外文化和声乐素材,推进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高校可以在教学之余定期举办与音乐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音乐会等,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其临场应变能力,还可以积累相应的舞台表演经验,让学生的演唱与表演素质得到提升。另外,高校还应该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利用培训机制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演唱与表演教学仍然存在比较显著的问题,高校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邹昌峻.高校声乐教育中传统演唱技法的实践研究[J].四川戏剧,2020(02):179-181.
[2]李秋玉.浅析高校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策略——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J].高教探索,2019(10):130.
[3]王进.声乐演唱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领导科学,2019(17):2+129.
[4]汤莉.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与学生演唱水平——评《声乐实用基础教程(第三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110.
[5]张坚,张智斌.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02):134-138.
作者简介:陈星融, 男 ,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