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集中表现出舞台表现力欠佳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两大因素:形体表现力欠佳和心理素质欠佳。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声乐演唱舞台表现力欠佳的原因,然后重点探究声乐演唱教学中有效改善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有效路径,寄希于优化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教学;舞台表现力;培养策略
声乐演唱表演并非单一艺术门类,更涉及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与其他类别的表现形式相同,通过音乐语言进行歌曲内容表现的同时,以优雅、得体、协调的形体表现进行舞台表现力的补充表达。基于此,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除声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声乐演唱表演技能。
一、导致声乐演唱舞台表现力欠佳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的声乐演唱教学,将教学重点设置在声乐演唱技能的教授上,通常忽略了学生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仅停留在歌唱者的层面,而无法上升至歌唱表演者的高度。从校内的学习与声乐考试来讲,基于声乐技能性的视角,可以获得优异成绩。但是当学生参与声乐演唱的考级、比赛、演出时,明显表现出舞台表现力欠佳的问题——形态僵硬且表现出诸多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
(一)形体表现欠佳影响舞台表现力
很多学生在舞台上,因为形体表现欠佳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舞台表现力,集中表现为四个问题:第一,舞台表演过程中情感不到位。当学生登上舞台进行歌唱表演时,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处于自我陶醉状态,但是听众的感受与之截然相反,感觉整个歌唱过程枯燥乏味,显然这是舞台表现力欠佳造成的;第二,在舞台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形体动作过于夸张。反而在歌唱表演中喧宾夺主,影响了舞台表现力;第三,表演中的形体综合运用不协调。虽然在日常的声乐演唱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了形体动作训练,单独的动作学生可以掌握,但是缺乏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运用能力,使得在舞台歌唱表演过程中,动作运用不协调,对整体的舞台表现力造成影响;第四,形体动作运用不当,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形体动作运用与歌唱主题明显不一致,影响了舞台表现力。
(二)心理素质欠佳影响舞台表现力
影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常见的心理素质欠佳影响舞台表现力的不良情绪有五种:一是,胆怯心理。该心理问题对于舞台表现力的影响是致命的,也是人们常说的“怯场”现象;二是,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时,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心理落差,潜意识里否定自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舞台表现力;三是,依赖心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缺失了教师的独力演唱明显缺乏自信心,使舞台表现力欠佳;四是,恐惧高音。这是学生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无论是平时学习时的唱歌练声,还是舞台表演,当进入高音区,学生会明显心慌,声音明显给听众颤抖的感觉,使舞台表现力受到影响;五是,反应迟钝。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不能很快进入表演状态,表现出缺乏欲望的现象、缺乏激情的现象、缺乏胆量的现象,完全无舞台表现力可言。
二、声乐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提升高校学生声乐演唱舞台表现力的有效路径,除提升学生专业演唱技能外,还应注重舞台形体训练、注重舞台心理素质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实现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一)注重舞台形体的训练
基于声乐演唱的广义视角来讲,歌唱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属于形体动作范畴。关于歌唱姿势,在多数的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会针对歌唱姿势进行重点培训,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仅针对影响舞台表现力的形体动作的训练进行深入探究。
1、表情训练提升舞台表现力
众所周知,人的表情是有效传达情感的方式,声乐演唱也是同理,通过对学生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的训练,实现舞台表演过程中与听众的情感互动,有效提升舞台表现力。多数声乐歌唱的舞台表演,歌唱者都会保持自然微笑状态,这是确保准确发声的基础,更是舞台良好形象的衡量标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微笑”唱法训练固然重要,但是声乐演唱的表情并非局限于这一种形式,结合演唱曲目的内容、情感,增加与之相符的表情,可以使舞台效果更佳,更能向观众传达情感,提升舞台表现力。
基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与戏曲相关,京剧中的表情及动作运用与日常生活的正常表情、动作相较,明显具有夸张性,需要结合程式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第二种是声乐演唱与歌剧表演,表演过程中的表情与动作与生活中的表情动作已经很相似,几乎无夸张感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表情训练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对着镜子进行声乐演唱表情的训练,针对不同曲目的类型,对著名歌唱家演唱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进行模仿。然后针对不同曲目类型进行不同面部表情的穿插训练,以提升学生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表情的控制能力。同时在对照镜子进行表情训练时,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表情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使舞台表演更生动、更具艺术性。
2、眼神训练提升舞台表现力
声乐表演中,眼神是与听众进行情感互动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神传递,对演唱歌曲的情感进行升华。很多人在听国外演唱会时,虽然不太能明白歌词的意思,但在演唱者眼神的情感传递下,听众都会被演唱者的歌声感染、震撼。通常眼神被广泛运用于戏曲表现上,共分为五种:第一种,瞧——向远方观望;第二种,看——基于舞台上看近处的景物,将眼神聚集起来;第三种,视——用于轻视对方的表情,将眼帘抬起且迅速扫过;第四种,眇——特定人物才用得上,将眼睛微睁,从空隙中看人,突出人物的奸诈狡猾;第五种睒——斜眼看人后迅速避开对方视线。虽然这些是京剧上的常用眼神表演,但是对于学习、训练声乐演唱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将眼神的训练用于学生声乐演唱表演的眼神训练中。
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的眼神训练包括三种方法:方法一,眼神距离的训练:让学生将目光的焦点实施远距离、近距离的交替变换,类似于相机调焦距,增强学生对目光焦点变换的控制能力;方法二,眼神方向的训练:让学生展开目光不同方位的变动训练,目光向上、目光向下、目光向左、目光向右,训练重点设置在目光方位的准确上,暂不求景物远近的变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放鸽法展开眼神训练,通过补捉鸽子的飞翔轨迹,提升眼神方向定位的准确性;方法三,瞪眼训练,对学生进行眼神浓淡变化的训练,当眼睛看东西时,视觉范围反复变化,先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再由大范围回归小范围。类似于瞪眼的过程。在上述三种眼神训练过程中,可先实施单一训练,待掌握熟练后,可将一种或多种眼神训练综合起来或交替训练,提升学生对不同眼神的掌控能力。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将其灵活运用其中,提升舞台表现力。
3、手势训练提升舞台表现力
手势属于无声的语言,无论是社交还是表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中尤为突出。可以助力表演者思想情感表达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的舞台表现力——渲染气氛,引导听众的注意与情感。手势在声乐演唱舞台表演过程中,成为演唱者的主体形象的一部分,准确的手势运用能够提升表演的感染力。但是在对学生实施手势训练时,应注重不同类型手势的正确运用,在训练过程中,为便于学生理解,可结合具体曲目展开训练,以下介绍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手势运用训练。
第一,指示型手势的运用。在对学生进行指示性手势训练时,可结合具体曲目展开。指示性手势分为两类:实指与虚指。前者指表演者的手势,指的是舞台现场;后者指表演者所指的事物,是看不见的,可能是歌词中的某个地方、某个人物。
例如在歌唱《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中“你会看到我的爱在旗帜上飞扬”这句歌词时,表演者做出的手势通常就是虚指。
第二,抒情型手势的运用。该手势的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歌词内容理解的训练,判断歌词的高潮部分,做出与之 相符的情感手势,该手势的抽象性较强,是对表演者个人情感的表达。例如在演唱《骏马奔驰保边疆》中“决不容豺狼来侵犯”时,演唱者需要根据歌词的情感变化,握紧拳头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憎恨情感。
第三,模拟手势的运用。该手势的训练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模拟手势运用的尺度把握,在演唱过程中,仅需要让听众了解模仿对象即可,无需过分突出动作,否则会给听众喧宾夺主之感。例如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在演唱该歌曲时,将手势动作的尺度控制在模拟鼓手即可,活跃舞台气氛的同时,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二)注重舞台心理素质的训练
声乐演唱表演属于全面表现学生声乐技能的过程,更是复杂心理活动的较量过程。学生舞台表现的优劣,直接由学生的音乐感觉、音乐动作、表情动作、音乐记忆、音乐联想和想像能力、音乐智慧等来决定。同时声乐演唱属于表演艺术,也是表演者创造的心理过程、表现的心理过程、审美的心理过程。显然,声乐演唱的表演艺术与心理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舞台心理素质训练可以提升舞台表现力,但同时,不良的心理素质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对学生舞台表现力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舞台心理素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1、呼吸调控训练
首先,呼吸调节法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稳定参加声乐演唱表演学生的情绪波动。是有效平复紧张情绪的处理方法之一。学生产生情绪紧张时,会导致呼吸加速而短促。呼吸过快时容易造成吸气不足,过多的二氧化碳呼出,导致血液平衡失调,还会造成人体中枢神经做出自我保护反应,导致人的反应迟钝。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通过呼吸调控法有针对性地通过加深呼吸,舒缓吐气的方式进行平复调整,可以有效使血液重新恢复平衡状态,中枢神经的自我保护也会终止。诸多因为心理素质导致的胆怯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恐惧高音心理、反应迟钝等问题,都会随着表演者的紧张情绪的减弱而得到有效缓解。恢复表演者演唱表演自信心的同时,体现出极强的舞台表现力。
其次,呼吸放松训练法。学生在日常歌唱表演过程中,呼吸都处于自然状态,这在学生声乐演唱表演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状态。所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正常的说话状态,将说话状态中的呼吸节奏迁移到歌唱中。日常注重气沉丹田的训练,增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控制正确呼吸节奏的能力。
第三,呼吸增强训练法。该训练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机体力量。提升学生的演唱表现强度、心理活动的控制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注重气息短促有力,使呼吸频率始终处于高频率。利用风格欢快的乐曲展开训练,锻炼学生的演唱节奏感与爆发力。
通过呼吸调控法训练后,增强学生把握气息的能力,有效缓解舞台表演过程中,学生由于心理素质欠佳而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几率。使学生声乐演唱技能在舞台表演中稳定发挥,呈现出极强的舞台表现力。
2、情绪调控训练
学生的舞台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舞台演唱情绪,而不良的舞台演唱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发声质量。所以针对学生舞台心理素质欠佳问题,实施情绪训练不容忽视。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如,才能在舞台演唱过程中进入最佳演唱状态。所以利用情绪控制训练中的情绪放松训练、情绪对比训练,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彰显出学生最佳的舞台表现力。该训练方法需要从两个视角入手展开训练。
首先,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将曲目“内容化”。换言之,即使是练声环节,也要求学生将所有的情感发挥出来,包括欢快的情感、伤感的情感、激动的情感等,甚至可以是夸张的情感;其次,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将音乐表现形式“理想化”,要求学生演唱时对曲目有正确的理解,展开充分联想,将曲目的意境准确表达出来。通过情绪放松法的训练,学生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可以调节情绪达到理想效果。
3、注意力调控训练
无论是声乐学习还是声乐的舞台表演,心理调控能力始终贯穿声乐表现过程中,并对不良心理素质产生制约作用。有效的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法还包括注意力调控训练。在对高校学生展开此项训练时,包括注意力转移训练法、怯场心理调节训练法。
首先,注意力转移训练法。通过对学生意识掌控能力的训练,有效缓解演唱过程中因心理素质欠佳而过分注重声音质量、气息质量,导致歌唱整体效果失调现象的出现。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曲目的串烧训练,使学生具备极强的意识掌控能力与调解能力。可以对不良心理素质导致的舞台突发问题进行扭转,将自身的舞台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其次,怯场心理调控训练。学生舞台心理素质欠佳,还会受到舞台灯光、观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加之格外珍惜演出机会,渴望成功心理会加重学生精神与心理负担,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负面情绪。基于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怯场心理调控的训练,使其具备较佳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增加模拟舞台的日常训练。将课堂作为舞台,让其他学生对练习过程进行观摩,训练学生表演前的情绪调整,训练他们登台、演唱、致谢的过程。然后将训练过程上传班级网络平台,供学生相互借鉴与自我舞台表现的问题自查。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舞台适应能力、舞台表演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演出前心理准备的调控能力,认真对待舞台上的每一分钟、准确记住舞台场地的感觉,学会自我心理暗示,呼吸调整,达到平和心态。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使其彰显出极强的舞台表现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教学的教学宗旨,除让学生掌握精湛的声乐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专业演唱技巧的培训,使学生在声乐演唱表演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正常的演唱技能。基于此,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师,应重点加强学生声乐演唱表演的综合素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舞台表现力欠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舞台形体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声乐演唱舞台上,可以稳定发挥演唱技能的同时,彰显出超强的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成莹.浅谈声乐技巧与声乐作品之关系——评《声乐教学与作品演唱》[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11.
[2]刘建芬.如何进行歌唱训练与声乐教学——评《声乐基础教学法:演唱的基础和过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29.
[3]红梅.浅谈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艺术魅力——评《声乐演唱艺术与民族声乐之微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129.
[4]祁伟耿.声乐演唱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提高声乐有效教学》[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1):1289.
[5]张晔兮.基于民族声乐艺术文化探讨中国当代声乐教育——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与演唱技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109.
[6]王艺潼.浅谈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评《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与舞台表演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139.
[7]李秋玉.浅析高校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策略——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J].高教探索,2019(10):130.
[8]王进.声乐演唱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领导科学,2019(17):2+129.
[9]彭霜,刘婷.声乐演唱审美艺术的表达——评《声乐演唱技术与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114.
[10]李孝敬,雷晓伟.高校音乐课程声乐教学与演唱方法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J].高教探索,2019(08):130.
[11]路畅.声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2):50-52.
作者简介:彭红梅,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乐舞一体”理念下羌藏歌舞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