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收获精彩——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孙梓晋
[导读]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给予多大的重视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给予多大的重视,而是直接利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内容的灌输。像这样学生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状况,很明显既无法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加强,而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教学法,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来,以此在实现对美术教学现状的改变时,达到小学生美术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方法运用

         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以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立足点,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满足。趣味性教学是一种能够加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强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面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由于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离不开关系,因而小学美术教师更是需要在符合美术教学要求的同时,利用趣味性教学法。如此方能在遵循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才能在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之后,加强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从而在提升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1]。
一、创设激趣情境
         都知道,小学生的艺术感受视角是很独特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与小学生实际年龄更相符合的教学方式是情境教学法。只有让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感受到快乐,方能实现对学生的实效性美术教学。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将与学生适合的艺术化情境创设出来,使得能够在打动学生内心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当中,美术学习都是不容或缺的。如此方能在强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尊重时,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从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活力的提升。
         就比如说,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头饰和帽子”时,由于对小学生“利用绘画来对各种有创意的头饰和帽子进行设计”的培养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首先需要在对情境进行创设时,以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将学生喜欢的角色扮演情境融合进去。并通过对走秀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班级的小舞台上,对自己带着头饰和帽子的风采进行展示。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展示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头饰和帽子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不仅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对头饰和帽子产生好奇,使得能够在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时,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强化[2]。从而在增强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升时,实现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
二、设置激趣疑问
         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来说,启发性的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所设置的启发性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而实现对当前素质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有效满足。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将一些疑问灵活的设置出来,并在学生灵活的疑问当中引导学生探求相关知识,以此在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时,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动物面具”一课时,就可以先对动物面具进行提前安排。其次教师要将准备好的动物面具带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对这些丰富动物面具的利用,促进对课堂无限活力的增添。然后在这样活跃的教学氛围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像“现有这么多的动物面具,你最喜欢哪种动物面具”等。在这样的问题当中,有些学生就会回答喜欢兔子面具,有些学生则会表示喜欢猩猩面具等等。面对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又可以询问:“这些动物面具都有哪些特点呢?针对这些特点是否有什么感想?其又带给你什么启示?”这个时候,学生通常都会因为已经产生的浓厚兴趣而产生发言的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更是可以在学生这样的表达当中,引导学生对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进行概括,像圆形、方形、椭圆形等等[3]。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将动物面具的主要表情特征概括出来,像有些面具表情就是笑;有些是哭;还有些面具则是凶和怒。面对学生这样的尝试概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工具,对较有特色的动物面具进行制作”。这时学生通常都会兴高采烈的投入到面具制作的讨论当中,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尝试着用自己手里的画笔等,对面具进行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将面具的灵魂表现出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宽度拓展开来,使得能够在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强化时,达到学生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走进自然体验情趣
         生活是一切教学的来源,美术自然也不会例外,对学生来说,美术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学生对美的感受通常都是较为枯燥的,很多学生也会因为这份枯燥而失去对艺术的学习和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和自然,对生活和艺术的契合进行发现和感受,从而在促进学生对美术感受能力的增强时,实现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譬如教师在教学“风筝”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往广阔的操场或者校园外,对春天的气息进行感受,并在这样的感受当中对风筝满天的美感进行体会[4]。由于户外新鲜的空气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因而在学生这样的感受当中,通常都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出学生的艺术欣赏渴望。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就更是需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加强对艺术的体验。如此方能在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美术积极自主性的加强,从而在强化学生美术等艺术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艺术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趣味教学法的充足利用,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出来。如此方能使得学生在充足的学习热情当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学生高强的课堂参与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从而达到对学生美术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基础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立华.探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风,2020,(9):84.
[2]王艳琴.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7):472.
[3]卢科讯.对于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5):442.
[4]赵明富.分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36):3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