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世界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加快走进各行各业的步伐,加快了行业变化的速度,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学对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音乐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中来,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联觉,充分调动视觉器与听觉器官的同步均衡发展,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由此可知,音乐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但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结合;意义及策略
新课改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采取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目标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更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所以必须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新时代下,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其与音乐课堂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与音乐产生共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1]。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课堂中,可供教师选择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如过去靠老师一张嘴,一架琴,一个录音机或一个CD机,教师常以听一听、口口传唱等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过程无法持久有效,长此以往,就会淡化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比较被动,虽然能够获取一些关于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缺乏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而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开阔音乐学习视野,接触到更为丰富和前沿的音乐素材和活动形式,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2]。如在音乐欣赏《羊肠小道》中,教授为歌曲配上有趣的画面,以驴的行走对应音乐片段表达,将歌曲的进行充分的用驴的肢体变化重现了走在羊肠小道上的所看到的场景变化,还有音乐速度变化,走向变化,使学生通过审美联觉直观感受到音乐的内涵。
(二)丰富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信息环境下,资源共享成为了现实,这也是众多教师喜欢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中的具体愿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和资源,尤其是教师,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亦可为同一音乐作品挖掘到不同的多元的音乐作品表现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感受,充分发挥各种音乐资源的优势,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另外,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升,需要因材施教,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能力及学力情况,收集运用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相适应的音乐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七年级的《康定情歌》这一课,按教材内容主要教学要求是歌唱,但是根据七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分析,我们将该课的重点从歌唱迁移到舞蹈,音乐聆听感受和歌唱为辅,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康巴舞蹈的素材及有关舞蹈欣赏,反而取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优化
音乐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互动有教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情境感受能力的重视,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3]。与此同时,音乐教学也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实施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和教化功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发掘音乐作品的内在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真善美的内涵,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把入情入境,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降低。传统音乐课堂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只能以被动的方法去听去唱,没有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的感情也能被教师激发出来,从而与音乐产生共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4]。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收集各种与音乐作品有关的人物、故事、图片等对音乐作品进行主题介绍或情景创设,使孩子们在学习中能更有效感受歌曲情景。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音乐教材来说,欣赏课程存在于每一教学内容中,同时课程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方式如民间音乐、民歌民谣等,占据教材很大一部分内容。但当前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没有实现很大提升,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欣赏聆听,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习通俗歌曲的时候,既喜欢听,唱的也很准确,虽然通俗歌曲比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要简单,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教材中的歌曲相比,学生更喜欢听,听得也多,主动性强,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能全面掌握通俗歌曲了[5]。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音乐知识的直观性,能够改变知识呈现方式,使其能够以生动有趣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以更深的角度去感知音乐,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
例如,学习《伏尔塔瓦河》这首歌曲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去听作品,那么学生在听歌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还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把与音乐有关的视频、图片等材料插入教学课件中,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教学情境,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音乐的内涵,了解作者内心真正的想法。还有,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给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并不包括在考试科目之中,课时较短,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给音乐课堂带来困难,教学效果也有限。同时,音乐教材中很多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进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音乐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少数民族歌曲,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吃力,因此,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把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极大提升。还有,音乐课时有限,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对所有学生的一对一指导,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核心素养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与每个学生加微信好有,让学生把语音文件发送给自己,根据其发音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唱吧”等歌曲录制软件录歌,上传到平台中,让别人打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些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导师就是兴趣,只有学生对音乐知识充满兴趣,才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每一个音乐作品都不是空洞的,无论是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充满故事性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依靠黑板、挂图等教学工具,学生被动地学习,导致课堂趣味性的降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讲到《渔舟唱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出渔船停靠岸边、渔歌回荡等视频,把音乐融合到视频之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音乐课堂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具体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林.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结合的意义及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4):152-153.
[2]凌利.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融合[J].教育界,2019,(33):152-153.
[3]严敏芳.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10):319-320.
[4]曲文会.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9,(37):150.
[5]李国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