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低压配电网运行使用过程中,偶尔发生的人身触电事故诱导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得触电事故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代表性风险因素。在低压配电技术系统的具体化运行使用过程中,积极做好针对触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工作,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低压配电技术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将会围绕低压配电的触电保护技术及其发展,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关键词】低压配电;触电保护技术;发展;研究分析
遵照国家统计局测算发布的相关研究数据,我国每年约有8000人因遭遇触电事故而发生死亡,而通过开展统计学数据的比例折算,不难发现,在触电事故发生条件下,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的死亡数量是美国的五倍。从宏观性视角展开阐释分析,我国的用电安全技术控制保障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照存在着显著差异。现有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有约占总数85.00%的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在低压配电技术活动过程之中,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和规避发生低压配电过程中的触电事故,对于改善提升我国基础性用电安全具备重要意义。
一、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的基本原理
现阶段,尽管类型多样的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RCD技术装置)在基本的技术动作判断依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其在具体执行技术功能过程中依赖的基本原理却具备较高近似性。
图1: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的基本原理图示
如图1所示,在三相四线制低压交流配电技术系统之中,三相线路的自然对地剩余电流参数之和为IZ,人体在直接接触C相线路技术组件之后流经人体的电流参数为Ih,而上述两项电流参数之间的矢量和就是剩余电流参数。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所谓剩余电流参数,指的是自然对地电流参数与单相接地电流参数之间的矢量求和。
从图1中列示的信息可以知道,如果人体的跨接位置处在三相线路技术组件之间,或者是线路技术组件与中性线路技术组件之间,则不会有剩余电流参数产生,且只有在人体跨接在线路技术组件与大地之间条件下才能有剩余电流技术参数产生。由此可以知道,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只能在人体跨接在线路技术组件与大地之间条件下,才能稳定且有效地发挥触电保护技术作用。
现阶段,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在运行使用过程中主要依赖剩余电流幅值保护技术原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幅值比较式。在实际化的低压配电技术系统之中,三相电路技术组件的对地电导技术参数和电容技术参数并不具备完全一致性,并且还会引致出现因对地绝缘技术性能下降而引致的剩余电流技术参数,也就是说处在正常运行技术状态之下的线路技术组件之中也会存在剩余电流技术参数,因此,对于选择采用幅值比较法的RCD技术组件而言,确定其电流参数整定值,应当充分且彻底躲避技术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最大剩余电流。对于安装配置在线路技术组件首端位置的RCD技术装置而言,其在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剩余电流技术参数,是其后端所有自然剩余电流技术参数的数量叠加,且其大小通常介于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之间,与之相对应,安装设置在配电变压器侧位置,以及线路分支技术结构之上的RCD技术装置的电流整定值也必须介于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之间,并以此控制和避免RCD技术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技术误动事件。
从实际发挥的效果角度分析,在流经人体的触电电流参数强度高于30.00mA条件下,通常就会给触电者的生命安全状态造成严重威胁,换句话说,在电流整定值超过30.00mA条件下,RCD技术装置通常将难以顺利发挥其触电保护技术功能。
二、低压配电技术系统的保护性配置
遵照国家标准文件GB/T 13955-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中阐释的观点,在低压配电技术系统的具体化运行过程中,为有效且充分地控制降低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可能性,缩减因接地故障技术事件发生切断电源而引致的停电故障事件波及范围,应当针对实际出现的剩余电流技术参数项目展开分级保护技术干预。
所谓分级保护技术干预,就是要参照结合实际化的用电技术负荷强度与线路技术组件的具体化安装配置情况,被保护技术设备与特定技术空间场所的配置需要,将其具体划分处理成经由总保护(处于配电变压器技术设备低压侧位置)、中级保护(处在分支性或者是集中性表箱技术组件的安装位置),以及末端保护(处在用户侧)等共同构成的三级保护。
除却末端保护之外,各级保护技术系统中都应当择取和安装配置低灵敏度延迟型的保护性技术装置,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鲜明且显著的动作时间级差,并且以此实现具备动作选择性特点的分级保护技术目标。
从实践工作经验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分级保护相关技术组件能否发挥其正常稳定的技术功能,与其实际选择的接地型式之间具备直接且密切的相互关系,要遵照具体选择运用的接地技术处理方式,恰当选择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分级保护技术配置干预方案,支持获取到优质且良好的触电保护效果。
结束语:
综合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在目前运行使用的低压配电技术系统之中,剩余电流保护技术装置的引入运用,在控制降低人身触电伤害发生程度方面,具备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在现有的三级保护技术体系之中,只有处在用户侧的末端保护系统能够对人身安全发挥良好且稳定的保护作用,而总保护和中级保护则由于电流参数的动作定值在30.00mA以上,在实质上无法实现对触电者人身安全水平的有效保护。现阶段,处在广泛普及运用背景之下的基于剩余电流幅值保护技术原理的RCD技术组件存在着具备一定幅度特点的动作死区,针对触电电流开展的分离处理,以及针对触电故障事件表现类型展开的系统有效识别,有助于全面彻底解决RCD技术组件出现的误动问题或者是拒动问题,改善优化触电保护技术环节的具体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天友.低压配电防人身触电保护的技术研究及进展[J].供用电,2019,36(12):1.
[2]郭峰,李天友,郑文迪,吴涵.配电网用户设备接地-接零保护混用风险分析[J].电气技术,2019,20(08):85-89.
[3]梁冰.解析低压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167.
[4]靳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12(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