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周斌
[导读] 随着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深入,为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形成更深层的理解和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深入,为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形成更深层的理解和应用,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知识和拥有足够经验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指导与教学思路,实现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化认知的目标。本文将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开展数学思维教学的思路以及具体的落实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寻找将数学思维与现阶段课程有效融合的办法。
         关键字: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下,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特点,而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科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数学探索与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在紧迫的高中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高效的结构化课程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教学特点,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关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由于高中教学课程容量大、教学节奏快,教师对数学思维的针对性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开展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前提,教师通过对知识点、课堂构成进行结构化的优化,使学生能够在众多知识点中抽丝剥茧,促进数学逻辑思维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思维教学思路
         1.单元整体化
         单元整体化意为将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单元和解题经验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涵盖了对数学核心数学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深入理解,以便学生可以了解目标单元的背景与内在含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对本课程的核心问题进行钻研,这种类型的讨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有益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整体分析的角度出发,将关键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核心知识融汇到具体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解题思路与优化方法。                                                                          
         2.目标明确性
         目标明确性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把握。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当以明确目标为前提。同时,教学目标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目标的连续性是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基础。在设计课堂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评估,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数学解题思路与思维能力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数学学科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案
         1.转变观念,掌握核心要素
         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教师都必须着眼于整体,精准抓住课堂核心要点。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整体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要求学生思考课堂的突破点,进而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课程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和思想知识,与章节的核心知识紧密结合,并因此为基础进行发散扩展知识架构,实现结构化的教学,促进整体知识的建立。同时,在设计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而且要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人和创造性发展,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协作与探索,并注意增强其独立练习的能力。基于以上思路,教师应该改变固有的教育方法,应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基于单元结构的不同概念和重要程度,应用不同逻辑层次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找到知识块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例如:在进行解析几何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方程思想为解答该类问题的核心要素,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牢记运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办法,进而提高学生对类似问题的方法总结能力。
         2.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架构与解题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中,思维导图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和总结性。通过概括重点知识内容,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促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学习体系。同时,思维导图能够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绘画知识导图框架,将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代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讲,进而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导图巩固核心知识,关注重点难点。高中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程度浅、粗心大意的特点,思维导图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模式下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知识素材选择的针对性与个性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限于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在于协调具体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对知识选择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通过个性化的汇编与整合不断激发学生理解数学的认知思维的形成,为教学中更多知识点的串联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日常课堂上,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维的最佳办法是提高知识素材的质量。老师需要转换视角,设计具有鲜明特点与实用性的个性化实例,并在讲课前优先将实例化的问题抛给学生,使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调整教学节奏,注意问题设置的严谨性和针对性。
         4.重建情景,激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数学模型融入到生活情景中,促进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逻辑理解,而且激发了高中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思考能力以及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数学知识体系与数学思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发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模型与数学技巧,通过对其特点与思路的整合,最终与课堂教学的过程相结合,学生进而能够将数学基础理论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课堂实践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发现能力。例如:在进行统计概率模块的教学时,通过建立合理的情景,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将排列组合与数理统计的特点融入到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感知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形象化知识架构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导入,教师能够在解题课堂教学中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拆分,简化几何问题与复杂的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步骤,教师通过将问题过程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使复杂的数学问题与思路通过投影、课件演示等方式进行剖析。通过这种形式,具体数学问题中的知识要点能够被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捕捉和理解。教师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解题思维与逻辑的渗透。例如:在进行圆锥曲线的动点运动问题的求解教学时,由于圆锥曲线的动点与极值问题的求解普遍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绘图软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轨迹,形成数学解题思维。
         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数学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应当通过结构与体系化的教学,坚持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利用思维教学的单元整体化和目标明确性的特点,通过掌握核心教学要素、建立思维导图教学等方式,使课堂兼备理论与实践的特征,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与高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香玲.试论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9(34):96-97.
         [2]宋建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教书育人,2019(32):68.
         [3]吴淑贞.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严谨性的培养和评价[C].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03.
         [4]上官德运.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