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分析问题、解決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其发展潜能也不同。从“潜能”和“素质”相互关联出发,应该从个体发展的规律,在发现学生学科具备知能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潜能,发现和开发学生所具有的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发见的智能的强项,发现人オ,转变传统教育下的所谓“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接下来我将以《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方资源、学会学习
1.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实验课于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进行,实验样本选取了全年级50名学生以学习能力、成绩为考量指标,涵盖高中低层次,以中低层次为主。该校地处柳东新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域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另外,当前老师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较多,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意识不够。虽然现阶段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较多,但研究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较少,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家长辅导策略。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了中国学生素养发展的核心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具体内容。即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不仅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还为各类学校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进一步科学实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导,赋予“中国学生素养”在新时代的研究内涵,是最新的成果结晶。
因此,在充分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六大素养、十八个维度的基础上,我校在小学教育素养养成研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重点研究如何科学整合多方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和调动社会、家长的潜在资源,在并行发展、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有效生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小学阶段独特的基础作用。
3.实验目标
利用多方资源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生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课例研究
4.1确定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由研究平面图形拓展到研究立体图形至关重要的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能使学生空间观念进行飞跃发展,对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及思维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长方体的认识》在小学数学几何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生成,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此我们确定以《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研究课题。
4.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2)经历推理、论证、归纳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操作想象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3授课模式的改进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通常使用静止的长方体图形为素材组织教学。使得学生对长方体依旧停留在二维感知的层面,并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而在常规公开课的课堂上,老师通常提供长方体模型使学生观察,但是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不能面向所有学生。两种授课模式并不能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生成存在局限性。由此研究团队针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性进行改进,在授课模式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从三维动态层面呈现长方体,让学生能直观地进行探究,空间观念得到充分锻炼。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微课,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场地局限的困境。
4.3.1教师“位置”的转变
传统课堂,老师基本的位置是讲台,偶尔走下讲台进行指导,教师占主导的地位较多。实验课中老师不再处于讲台,而是走下讲台,处于学生之中,观察学生探究进度,发现学生探究的困难,有效指导,学生占具主导地位。
4.3.2内容呈现的转变
本次实验课的授课内容主要通过微课呈现,微课中利用Cabri 3D软件动态呈现长方体,利用信息技术,让长方体从三维的角度进行动态展示,长方体通过展开、旋转,长、宽、高、顶点的移动重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长方体是三维立体图形,并能从各角度(点、线、面)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思维。
4.3.3利用MG动画制作知识小拓展:《生活中的点线面》,通过有趣的动画形象生动的展示点、线、面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勾连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4学习模式的改进
4.4.1课中
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基本处于老师“说”,学生“听”+“写”的学习模式上,自主探究的机会、时间较少,老师处于讲台上“说”的篇幅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经研究改进,课上,本课利用微课的形式,学生利用平板观看微课,按照微课的要求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究遇到问题即可寻求老师和伙伴的帮助、指导,利用自己、同学、老师的力量达成学习目标。
4.4.2课后
课后,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爸爸妈妈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利用家庭资源,巩固学习内容。助网络完成自主学习。并且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群发布视频二维码,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都可利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信息设备通过识别二维码进行视频观看和练习检测。
4.5效果分析
本次实验过后,通过量表显示,与平行班对比,样本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较好,练习正确率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实验探究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授课、检测手段,利用视觉、听觉感官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师指导的授课方式,利用家长参与的方式,利用不同的学习地点等多种资源,让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达到了实验目标。通过本次创新教学,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开发多方资源优势,利用多元智能理念探索利用不同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主题活动,创造性开展多学科融合的学习内容、形式、评价,为教师教学理念行为改变以及家长指导方式转变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朱爱青. 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13):133-134.
徐林超. 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7(2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