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李学玲
[导读] 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化学教学应该坚持素质教育

         摘要: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化学教学应该坚持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会其学习方法,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生活化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整合策略,提出了更加贴近生活的化学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
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内涵
         学生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化学,这一时期的化学学习不同于高中,学生尚不能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化学学习亟需与生活结合。同时,这一时期的化学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学习内容与高中相比较少,学生学习压力大。结合对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及化学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做如下界定: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是针对目前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的教学理念,要求化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学科情感,提升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化学应有价值。它要求教师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个人生活体验,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应有的化学思维和化学观,并最终能将所学应用于自然与社会,能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断超越现实生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极探究,在探究中体味生活中的化学。
二、初中化学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策略
         1.关注生活现象,挖掘导入生活化素材
         在开展教学时,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导入生活化素材。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通过将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物质的溶解性”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机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可乐、啤酒等碳酸饮料用力摇晃之后打开会冒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固体、液体、气体溶于水的原理,结合食用盐溶解于水中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可乐、啤酒、食用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判断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食用盐的溶解性,让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然后再通过点拨,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掌握化学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结合人们经常喝的豆浆,提出生活化问题:“如果想喝更甜的豆浆,我们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多加糖,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问题:“白糖能否溶解在水里?”这时引出物质的溶解性知识就水到渠成了。
         2.丰富教学方式,整合利用生活化素材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相关的化学信息,引导学生用所获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化学现象、化学原理,提出解决化学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学科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多用于那些有争议、有价值的化学内容。课堂讨论,实践、观察和访问等都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能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自己化学学习的自信心也大有裨益。
         例如以“空气质量报告”为主题,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负责将某一时段所有涉及空气质量的材料进行收集、筛选、稿件撰写、排版等工作,一部分同学负责将完成的化学报告在班级里展示交流,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阐释生活现象,解释如何对待我们的空气,如何合理分析空气质量等,最后再回归本单元的主题,强调生活中的体验和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结。
         (2)化学实验
         化学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针对实践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内容,学生单纯从课本获取知识远远不及实地操作更有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宝贵的生活资源,并进行实验开发,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将实验进行的有声有色并贴近学生生活,则需要教师用心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在学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之后,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比如食醋和小苏打等)在实验室探究二者的化学性质。在讲《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时会讲到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此时可以设计实验:取一个干净水杯(玻璃或塑料),将暖瓶中的水垢投入水杯,再加入能够浸过水垢的足量食醋,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片,根据玻璃片上的现象推测水垢的主要成分以及反应的原理。这种实验既能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用品的认识和利用。
         3.自主探究
         化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穿插具有生活化的化学知识点,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去探究,进而对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运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食盐慢慢变硬是因为其中含有氯化镁;水龙头上面光滑的物质是防腐材料锌;酒越放越香是因为乙醇和乙酸产生反应,产生富含香气的乙酸乙酯;水壶中的水锈是碳酸钙;下雪天在道路上撒的白色物质是盐等。通过生活化的化学知识点教学,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用化学思想看世界的习惯。
         4.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限延伸,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运用生活化的化学课后作业,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在教学“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运用石灰水为家中的鸡蛋进行保险处理,并观察其化学反应,写下化学方程式。
结束语: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化学教学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初中化学教学规律,符合初中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是针对目前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的教学理念,要求化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学科情感,提升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化学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勇.正面生活化素材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和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8,21(9):78-79.
         [2]李桂东.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生活化素材的探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1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