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丁婷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丁婷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教授的内容是数学概念、定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定理,才能展开更深的学习,原理也是学习迁移发生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完成这一步的学习之后,再次迁移学习就是公式的学习与运用,而关键之处就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如何去学习,可以通过这种学习迁移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进而提高智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迁移能力;培养
         引言
         所谓知识迁移,主要是指目前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所造成的影响,合理地应用知识迁移,能够让学生对各类新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因此,知识迁移教学法十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迁移至课堂学习之中。在课堂导入时运用知识迁移,能够让学生快速认识到知识迁移所具有的用处;在课堂探究时运用知识迁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迁移的具体发生进程;在课堂巩固训练时运用知识迁移,则能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知识迁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课后延伸时应用知识迁移,还能让学生继续体会知识迁移所带来的成效。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迁移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其它科目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知识带入到数学课堂中,这种其它科目与数学学习的横向关联能够极大的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让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单的局限在数学这一个点上,而是辐射到其他的知识点,让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为出发点,不再是局限在单一的、狭窄的书面教学模式中,而是利用多元的教学来进行课堂的重建,通过这种开放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水平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中提高学习兴趣,自发自主的去进行学习和探索。
         1.2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数学学习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仅仅是利用单纯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解题,一来较为枯燥,二来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知识的迁移能够让学生在解题中融合其他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知识来进行解题,这种模式相比于书面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应用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的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关联课堂教学内容,灵活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多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形成跳跃性思维,在教学计算知识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新旧知识点贯穿起来,灵活地迁移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巩固旧知识,回顾“乘”与“除”的算法,接着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联系起来,向学生提问:(8+24×6)÷8,并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这时发现,有的同学在计算括号内的算式时,在运算的顺序上出现了错误,他们会先将8与24相加,再把得出的答案乘以6,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此时,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运算中的偏差,在肯定他们的“先括号内再括号外”的运算方法的同时要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

有时在结合教材进行学习时,不完全要循规蹈矩,可以联系相近内容,将内容灵活转向新知识点。
         2.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我们把前面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后再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就能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这种迁移就是顺向迁移。相反,我们把后面学习对前面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后再学习分数乘分数,知道“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几”,后面的分数乘法的学习就会对前面的整数乘法的学习形成影响,从而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这种影响就是逆向迁移。
         2.3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转变思维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学以致用,而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层面转化到另一个层面上,能够训练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不能将思想只停留在原地,而是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延伸性的思考与学习,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转变思维并加强思维深度的过程。例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首先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以及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进而迁移出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百分数来解决问题。这是从旧知识迁移出新的数学知识,不仅复习了百分数的相关概念知识,还提出了新的知识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从浅显的百分数概念转变为运用百分数知识,这种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数学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可以从这种迁移式的学习中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深度。学生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更加容易。
         2.4培养事物概括能力,切入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学生概括事物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够有效地切入知识点进行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积累认识具体事物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发现其属性,并把它归纳出来,从而推到相同种类的事物当中,对此类事物形成一个普遍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玩一个游戏,拿出一条9厘米和两条3厘米的卡纸拼接一个三角形,此时可以发现,这三条卡纸无法组合成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列一个加法算式,因为3+3=6,它的结果小于9,所以无法拼成三角形。教师把9厘米的卡纸换成5厘米的,师生再次进行尝试,发现无论怎样组合,它们都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因为5+3=8大于3,同时,3+3=6大于5。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概括: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语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一个层面,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迁移学习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或者由浅入深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都与学生的思维有很紧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创新学生的思维,这样能让他们的学习态度向更加积极的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宗梅.迁移规律,让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提升[J].黑河教育,2018(11):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