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期末语文复习?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期   作者:彭叶安
[导读] 又到了期末,每当这个时候,都有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又到了期末,每当这个时候,都有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最紧张的的是语文学科。这一科的学习,很难有学生能达到无怨无悔的程度。他们总是带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就走上了考场,而结果又常常令他们不满意。
         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每当期末来临,我都要先问学生:“你们哪儿还有问题?需要提出来的,请提出来”。各届学生问题大同小异,总离不开文言文翻译、病句判断、古文内容理解、现代文段落或文章内容归纳等等。
         在以上语文科问题中,学生最怕的是古文,包括文章内容理解、点词解释、文句翻译。第二怕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内容归纳,他们怕的是抓不住重点。第三怕的是病句判断,这个题型是近十年成都中考中的必考题型,从一开始到现在,学生都认为这是个难度较大的题。
         一、怎样指导学生判断病句?
         我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完成此题的信心。虽说这种题有难度,但平时学习中总会遇上,考测中也会常考。大家判断也较为准确,即使难度系数增加了,也总有人能够判断正确。所以,我们首先不用怕,有了这个信心,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二)必须识别病句的类型。因此对常考病句类型的把握,十分重要。把握病句类型,我们不外乎掌握病句类型的名称。如果看到病句,学生马上能“猜中”他的病句类型,那么判断起来难度就降低了一大截。我们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前后矛盾,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歧义句,句式杂糅,一面与两面不相呼应,误用关联词,误用否定词,不合逻辑,不合语境等等。学生首先熟记这些病句的类型;记住他们病的样貌、位置、改正方法。
         (三)进行实战演练。如果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测试中,比较注意病句类型此类知识,那么在老师讲析病句时就更容易牢牢记住相关例句。多次测试,多次评析,反复识记,反复积累实战经验,那么对付成都市中考的病句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在修改病句中,我们尤其应该要求学生积累题型,每一种大类中均有各种小类型,如果他们在实际学习中尝试积累,那么他们会不断提高病句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修改能力。
         二、怎样指导学生归纳段意、文章内容。
         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类题型。这类题型是一直以来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既是重点,又为什么不能很好克服而成为了老大难问题呢?依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得到的体验,我认为,这种题本身就是难度较大的题。它大的难度,首先是学生阅历太浅,不能够占据高处予以把握;其次,这是一个需要思维广度、深度、密度的题型。广度可以凭借阅历解决一部分问题,而深度却不能够纯粹凭借广博的阅历解决,还必须有广博阅读基础上的精读体会、体验、体悟,并且结合实际训练获得入门途径,归纳方法,提炼技巧;另外,阅读归纳的密度,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周密度。不仅要有细腻的思维触点感知平常学生不能感知的知识点、情感点和思想高度,还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不漏掉必要点。而要能培养以上的三度及多重细微之点的感知力,是必须要有个性化的、高品位的阅读才能成就的。所以难度较大。但是为了备考,我们再感觉不好,也得给学生指条路径。依我来看,这条路径就是按照一个内容归纳的四要素加以整合,这四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名,这在一般记人叙事的文章中常见;如果是议论文、说明文,则不必这么麻烦,因为这两种文体,有比较明确的框架,并比较明确的知识点、观点,甚至有明确的“中心句”,难度相应较小,所以一般这两类文章不大会考察你归纳内容的能力,它的侧重点在考查知识、观点、方法——包括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回过头来说,除开四要素的整合,还有抓重点段、中心句的办法。

归纳主要内容,其中“要义”在“主要”,不是全部,而学生常常采用加法——把所有文段、文章的意思简单加起来,造成冗长而不得要领的结果,结果因为不得要领,常常被老师给个低分了结。所以,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文章、文段的多层、多重意思中找寻他们内在的关系。是并列式的,则分清并列中的最主要点加以归纳;如果是递进式的关系,则重心在后面部分;如果是因果式的关系,则归纳重点在“果”的部分;如果是现象与本质的逐层深入的关系,则揭示其本质的部分应该成为主要内容;如果是由古到今,那么看作者的态度是厚古薄今,还是薄今厚古,则依作者重心加以归纳。此外,必须把内容归纳与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意旨结合起来看,如果能从“思想情感”的高度把握,那么归纳内容就有了依托,即被作者用来表达“意旨”的句、段就是文章重心所在,这样只要能用相应的语句归纳即可。最后还得说一句,归纳这个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多种能力的支撑,因此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还得从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抓起,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怎样指导学生古文阅读理解。
         我们最后来解决文言文“阅读理解”这个硬骨头。这是所有各届学生都头痛的问题,为什么头痛?这类题考察的面并不广,无非是点词解释、重点实虚词的理解、文句的翻译,以及文章主要人物性格、形象的归纳。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呢?
         (一)增强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他们平常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考测,学生对A卷古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并不怕,最怕的是B卷的古文阅读理解题。而B卷吓住学生的原因在于这些语段是学生不熟悉的——面容生疏,学生一见就怕;加上文言文古今差异极大,一些地名、人名、典籍名、官名等等等等都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所以文章生疏,词句也极其生疏。那么,学生为什么可以有平时的古文学习就应该不惧课外文言文呢?
         因为,我们现在的考法,目的是为了检验课内的学习成果,换句话来说,都是课内文言文知识点的课外运用及考测,因此只要课内学习不错,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时,专门找找考测的知识点在平时的课文中是什么意义及用法,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再有,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也在考文言文,学生不也能做对或“猜”中不少嘛,大有收获嘛!所以,何惧之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惧怕课外文言文了,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在解答课外文言文时,养成切实联系平时学习的习惯。只要学生懂得这样联系,难度再大的文言文,也就不用怕了。这一条要求学生必须打好课内学习的基础,包括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意义的把握、文言实词的意思、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的把握,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的运用这些知识,应该建议学生分类把握,以一学期为单位归类系统把握。
         (三)注重实战训练。在平时的测试中,就要求学生按照上述第二的方法,把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相结合,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文言文的问题,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曾遇到过的问题。实战也要总结、归纳、交流、推广,从而提升其他学生的解决课外文言文的信心。
         (四)扩大阅读面。我们应该试着把古代文言文布置给学生阅读,拓展他们的文言语感,这样知识面宽了,阅历广了,就更容易解决面前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