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升级优化,其内部系统结构已经逐渐趋于完善,能够应用于多个行业,发挥积极效果。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强化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电力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保护手段,能够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及时、针对性的准确分析,避免故障影响的扩大。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1 继电保护的维护原则
继电保护作用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也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保障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有一定原则性要求,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需要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首先,需要遵循运行安全原则。在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上,需要以保障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与处理,这样才不会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与安全性,避免因小失大,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强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效果。其次,需要遵循宏观调控原则。继电保护系统的维护需要重视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同步处理,在维护手段中逐项落实维护工作,进行全部内容的试点检验,这样才能够把握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故障位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合计累积故障内容,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 影响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2.1软件因素
软件是对系统内各项硬件进行控制、保障继电保护能及时触发的核心,而若软件设计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时,那么继电保护系统就很有可能无法识别部分故障,进而导致故障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引发大型安全问题或直接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若系统软件自身在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那么随着系统功能不断增多、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持续上涨,软件体系将会不断扩大,过于庞杂的代码体系将导致更多问题出现,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继电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必然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2.2人为因素
结合现有数据来看,人为因素仍是导致继电保护系统安全性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此类系统已经在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仍需要在人力支持下完成系统安装、运维等工作,若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依照现有规范展开操作或不能按照要求定期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那么系统的安全性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3硬件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硬件装置包含继电器、辅助电子元件等,而若这些装置或元件自身在质量上不能满足要求、安全性相对较差,那么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自然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以继电器为例,从定义上来说,继电器主要是指接收输入信号后输出电力信号,实现电路开闭的装置,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继电器作用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而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能根据电力系统规模、生产厂家资质等综合的进行选择。
3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
3.1设备选择技术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继电保护装置选择上,需要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进行有效选择:①电流保护,a.过电流保护,防止电流升高损坏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b.电流速断保护,当电流过大的一瞬间,迅速跳闸,通常与过电流保护一同使用,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c.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起效时间与短路的电流大小呈反比,也就是说短路电流越大,继电保护装置起效时间越短;②电压保护,a.过电压保护,防止电压突然升高导致设备损坏的继电保护装置,如雷击等;b.欠电压保护,防止电压突然降低导致设备损坏的继电保护装置;③瓦斯保护。
自动化设备中油浸式变压器会在出现短路故障时产生瓦斯气体,继电保护装置会根据瓦斯气体含量,进行警报行为;④差动保护。当继电保护装置保护自动化设备时,发生短路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在保护中产生差动电流动作,来达到保护自动化设备目的的保护装置,通常用于变压器、发电机等重要部位。在继电保护装置选择上,应根据企业运行需求,坚持以质量为原则,选择技术性强、企业知名度高的继电保护装置,从而达到保护自动化设备的目的。
3.2安装调试技术
安装调试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单体调试。单体调试是指设备在未安装或者安装完成后未完成连接时,根据自动化电力建设验收标准的规范要求,来确定继电保护装置能否完成继电保护工作而进行单机试运行的单体调试工作,所以,调试人员会在设备出厂前来到生产厂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以此来解决产品出现隐患的问题;②单间隔功能调试。单间隔功能调试主要是通过对遥控功能、同期功能以及间隔层防误等功能进行测试,而在这三种测试中侧重于间隔层防误功能检查,检测人员需要根据五防闭锁逻辑图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正反逻辑测试;③整组联调。整组联调主要是通过对保护逻辑功能、GOOSE网检测以及遥控、遥测、遥信等功能进行检测。例如:某电网企业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测过程中主要对主变纵差保护内容进行,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逻辑判断模块,在差动速断继电保护装置中,需要检测项目包括输出模块中的保护跳闸、输入模块中的元件动作、主保护软/硬压板投入、差动速断元件以及控制字的投入等方面。在调试过程中,需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信息上传、接收以及指令效果等方面的准确性,来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自动化设备中起到保护的作用。
3.3运行维护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在进行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新投入使用的继电保护装置,需要按照《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项目进行详细检验,此外在维护过程中,对于10~35kV用户的继电保护装置,每两年至少对其进行一次检验;对于35kV极其以上的用户,每年进行一次;②在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维修人员进行交接班时,应对中央信号装置进行详细检查,并且需要检查直流系统的绝缘、电容装置储能等情况;③对于操作的电源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继电装置能够有效使用;④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要进行定期除尘以及检查,这项检查工作可以带电进行,但是为了安全最好停电进行,在带电除尘过程中,除了进行除尘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人在一旁监护,以免发生意外,而且在除尘过程中,使用工具必须具备绝缘手柄,在除尘过程中需要注意继电保护装置线头松动问题,如果存在,应及时处理。
3.4检修技术
检修技术包括:①开关跳合闸试验。通过跳合闸试验能够了解到继电保护装置是否能够在自动化装置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工作。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跳合闸试验时,工作人员应将跳合闸电压控制在30%~60%的额定电压范围内,相同的试验进行五次,而且每次都需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自动化设备;②完善设备变更记录。检修人员需要将继电保护装置从进厂投入使用直到报废的过程,其中包括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继电装置的软硬件信息、出现故障的检修报告等等,将所有数据进行记录,为以后的检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日常需求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在逐渐接受着考验。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创新发展意识和以往工作经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果山.浅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8):130-131.
[2]肖永林.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7(2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