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王丛喜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王丛喜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综合性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综合性教育,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尤其面对高中阶段学生由叛逆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复杂年龄阶段,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加有限。而新兴的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角度进行传统心理学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德育效能。本文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途径,为关注此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近年来,高中阶段学生在课业与升学双重压力中所展现出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高中阶段学生处于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对生活的认知正处于转变的重要阶段。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影响。高中心理学健康教育正是起到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解决学生心理常见问题的作用,而积极心理学生近些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越加明显。
一、积极心理学生的概念及在高中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其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所不同,区别于传统心理学以“人的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集中于主观层次的积极情绪与体验;个人层次的积极人格特质;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其更加倡导心理学中的积极取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与品质。
         高中教育能够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实现优化,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共同体现的正向目的。两者都希望个体在社会中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倡导使用积极的方式去解读人们的心理现象,从赞美和称赞的眼光解读个体的潜能、能力和动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学生认知、情感以及实践的有效结合,而积极心理学也是如此。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指出“一个人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就需要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逐步的内化。”而高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也是需要其在实践与活动中亲自感受与思考,所以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路径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都将良好品德的培育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种核心任务的确定并不是以知识探究为目的,更多的是追寻正向的生活态度,所以说积极心理学能够成为高中心理健康优化的指引与导向。


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积极情绪的教育环境
         积极情感体验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强化个体积极思想和行为的主要途径,所以学校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作为“传道受业”的执行者,其在学生心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权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正向评价往往是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最佳途径,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那么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提升。教师一定要用一种发展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情感体验的环境。其次,一个学生深处温暖且幸福的环境之中,那么其积极性情感体验是极为充足的,所以构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也是必要的。学生在班集体的互助、关爱中就能感受友情的愉悦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包容、仁爱等积极情绪。例如可以设计以“积极关系”为主题的心理疏导课程,基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内容让学生分享与同学间的互助故事,诉说帮助别人后自己的积极情感收获与体验,并鼓励学生的互助行为。最后,教师给学生勾画美好的未来愿景,讲述祖国、民族、人类的美好未来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个体的积极情感体验往往源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这种憧憬很多时候会转变成去实现的动力和热情,也就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最实际的提升[1]。
(二)将积极情感与情绪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教育阶段面对较大的课业与升学压力,所以必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在教学课堂进行积极情绪的传递是核心。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与转变,例如可以采用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方式,将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更多的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出来,让心理健康教育突破课本的局限,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愿。而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心理学能发挥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引导,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积极的情景与活动体验中也能够更好的感知正向道德观念,涵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有效的积极心理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发挥实效,需要做到全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也应该关注学生课外活动中积极情绪的渗透。例如开展志愿服务、参观科技活动、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竞技性的文艺体育活动或者知识竞赛等,这些课外活动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积极心理因素,再加上教师的主动引导,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感知活动中的积极意义,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形成集体精神、互助意识和公益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2]。
结束语: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优化要做到教育活动形态的多元化转变,并不断推动全方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之中。同时要通过课程建设、主题班会、心理辅导、文化渗透等途径展开,辅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综合评价机制,切实提高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实效,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凌燕.关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9-60.
[2]刘晓琴.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