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提高科学谈话活动的质量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 孙云霞
[导读]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观察类和实验操作类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完成,是直接探究的活动。但还有很多科学活动幼儿很喜欢,对他们很重要,但又无法亲身实践,不能直接探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谈话活动来弥补。
         科学谈话活动是指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整理资料,集体讨论交流,进行有效教学互动,使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一种活动。在讨论交流中,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零星的、碎片式的感性经验得到整理、概括,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其核心价值是:提高幼儿的表达交流技能,丰富科学知识和经验。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讨论交流式的科学谈话活动往往会因为缺乏感知、实践、
过多的说教而开展的枯燥无味,幼儿在活动中兴趣不高,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通过思考和反复的实践,我运用多元情境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讨论交流,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帮幼儿成为科学谈话活动中的主人公。

         一、创设悬念情境,点燃探究兴趣 
         科学谈话活动开始部分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讨论交流的兴趣,引起幼儿对交流内容已有经验的回忆,启发幼儿积极、愉快的进入讨论。不论教师借助何种形式的情境如:图片、照片、实物、儿歌、最终都要落脚在提出引发幼儿交流的问题。怎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幼儿对主题的关注,引发幼儿探究、讨论的兴趣呢?在实践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在谈话主题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来促使幼儿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谈话热情的目的。
         如在《各种各样的鸟》的科学谈话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抽象思维能力萌发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我创设了鸟家族开大会的情境,并展开悬念“进入会场要有入场卷,究竟有哪些鸟能来参加鸟家族的大会呢?幼儿很想知道答案,都集中注意力纷纷猜测。紧接着我提出:你最喜欢什么鸟?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子?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等讨论话题,说如果有小朋友的积极推荐,您介绍的鸟就会得到一张入场券。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举手想介绍自己认识的鸟类。悬念引起了孩子对谈话主题的关注和想要交流分享的兴趣。在《种子的旅行》的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种子的用处后,创设在大森林里、山里的植物种子由谁来播种这样的悬念情境,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二、引入故事情境,激活相关认知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有趣的故事情境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在科学谈话活动中故事情境的创设多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既可以选择相关的绘本故事做为情境,也可以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自编的故事情境。我们将故事和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主动自发地进行探究,以“主人公”的问题为线索,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谈话,解决问题,建构整合知识将会帮助幼儿获得探究的成就感。


         在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中,我创设了“小蚂蚁旅行”的故事情景,帮助幼儿在聆听小蚂蚁与种子对话的过程中生动形象的了解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在这个环节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常常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一组问题,问题之间的排列有层次感,提问也是环环相扣的,使幼儿通过讨论交流对植物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动植物的生存意义的剖析层层深入,幼儿就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识点。这时再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幼儿就会将以往零星的感性经验,碎片式的收集的经验资料加以整理,并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幼儿丰富了科学知识,提高了表达交流的技能。
          三、走进游戏情境,整合感性经验
         在科学谈话活动中幼儿不仅需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还要能借助多种表达方式如图画、动作等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建构自己的科学认知。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谈话活动的实施途径。在科学谈话活动中教师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借助多种表达方式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在《恐龙世界》、《动物如何过冬》等活动中我不仅让孩子用动作模仿体会,感知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的体型和习性特点,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还分别创设了“帮恐龙找家”、“帮小动物过冬”等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分类,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合作能力和判断力,通过分类更能帮助幼儿整合学到的经验。在《地震来了怎么办》的活动中,我创设了“地震10秒钟”的游戏情境,当警报响起时,幼儿根据活动中掌握的经验,迅速找到合适的区域躲藏,并借助身边的物品保护自己的头部。当指针一秒一秒的划过幼儿沉着冷静的应对,并无慌张。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和实践了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教师在游戏中引发、支持并促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游戏中多种表达方式如图画、动作等的运用,让科学谈话活动更有趣,交流讨论更深入,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展现真实情境,拓展丰富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幼儿感知的不足。所以在科学谈话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声效等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幼儿能主动的观察、探索、思考、交流。在《种子的旅行》活动中播放录像,为幼儿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蒲公英的种子像小小的降落伞在天空中轻盈的飞舞,苍耳的种子被吃草的小羊带向远方,凤仙花的种子在豆荚裂开的一瞬间弹射出去,生动的录像将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场景呈现给幼儿,帮助幼儿直观感受,身临其境的去了解大自然中种子的传播方式,在《鸟儿本领大》活动中我为幼儿播放了鸟筑巢的录像,将很难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情景呈现给幼儿,幼儿全神贯注的观看,了解了鸟的这一特殊本领。在真实的情境中幼儿学习的兴趣更加的浓厚,对探究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在科学谈话活动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不是单一的情境,而是多种情境的有效整合。多元情境教学为幼儿提供了许多能“置身其中”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景”,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情境的运用关注的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经验获得,幼儿与教师、同伴、学习资源的互动,以及幼儿自身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和建构。多元的情境教学在科学谈话活动中的运用,使幼儿不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模仿者和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讨论者以及和同伴、教师、学习资源的互动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