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潘雪梅
[导读] 结合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况,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况,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多角度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策略,提出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等对策,希望能有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1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对于信息知识内容的理解情况,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则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这些对于小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2.1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的接触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熟练操作背景,有的小学生对此一无所知,这样就表现在小学生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环节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问题,自然会造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也妨碍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2 小学教育中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师资队伍
         在具体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节,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下,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太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部分学校并没有安排小学阶段的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由别的教师兼职授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并不专业,往往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以及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
         在开展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环节,部分教师往往具备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以及厌学心理,这样自然不利于开展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则应要求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教学课堂活动改革创新,能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课堂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立足于信息时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策略
3.1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
         在开展小学信息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还要以此为载体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精神都得到提升。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是进行网络技术教学中,应明确学生那些可以做而哪里不可以做,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远离低俗网站,帮助学生养成具有较高素质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的网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文化精神培养,杜绝网络暴力、不良信息入侵小学生的学习中,积极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这些都是奠定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基础工作。比如,如果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道德教育,不制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网络游戏,这样就会造成小学生养成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的问题,这些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2 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教学实践落实到实处,避免加强机械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重视如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将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实践相互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得到加强,并付诸于实践操作活动中,这样才是有利于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技能培养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信息的搜集”的基础上,教师则应该全方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网络技术来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这样方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全面进行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则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则应从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出发,帮助小学生利用评价活动来更好地认识自我,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从而有利于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文档的编辑”的过程中,在具体的小学生实践操作中,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信息技术学习中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解释总结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有效保障实现良好的课堂整体评价效果。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情况,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则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积极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不断保障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以及信息伦理得到提升,这也是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健筠.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力的构成及其培育[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年11期.
[2] 郑永强.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J]. 读与写, 2020年1期.
[3] 王琨.  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策略[J]. 散文百家(下),2020年1期.
[4] 王永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构建研究 ——基于ISTE 2017版《教育者标准》[J]. 远程教育杂志, 2019年6期.
[5] 赵国宏, 苗莲娜. 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