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 马祥丽
[导读] 在与问题学生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认为,“各种心理问题也必须表面化

         【摘要】:在与问题学生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认为,“各种心理问题也必须表面化,及早发现和治疗,但大部分父母很难应对,拖延状态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除了遵守社会交往的一般礼节外,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庭和学校的一致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转型,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文通过案例探讨了心理问题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提高了与家长的合作,更好地处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问题;学生家长;沟通技术;教育原则;
         随着孩子的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有些同学很阳光、有些同学很阴郁,他们在行动上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1]。同时目前问题学生家长也很多种,他们不理解、不明白。针对这类问题,以下是家庭学校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的一些经验。
一、案例列举:
案例1.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近两年,初中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还屡见不鲜。记得去年初二的时候,班里一位男生唐某老跟同学格格不入,随时跑来告状:时而说同学说他谈恋爱,时而说他跟老师套近乎,时而又说他说某某同学坏话等等。在家也是对家长不依不饶,说班上同学坏得很,要整他,还说他要转学。同时家长也随时给我打电话,并强词说班上同学就是欺负她的孩子,叫我好好管教管教,这孩子平时都很听话,绝对是同学些故意要作弄他的孩子。于是,我在班里做了调查,唐某所说的全是没有的事。但家长一直认为孩子没说谎,我也觉得无语。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都在有意无意的观察这个孩子,平时下课不去跟同学交流,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走在教室的走廊上。我就把我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家长,并且提醒家长这个孩子可能心里出问题了,要不要去看看心理医生,开始家长不接受,说是不可能。仍然要我让同学主动跟他接触,不要说他坏话。。。。。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上学期,这个孩子直接不来上课了,还跟家长说老师些都是些反面教材 ,发展越来越严重了,家长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结果这学期休学了。
  案例2. 进入初三,我班来了一位插班的女生,第一天来学校,我见了她,看上去身体很健康,还打扮的的漂漂亮亮的,当时,我就很客气的对她说“你是不是想来我们班,并且要好好学习”,她回答说“不想来,是他们(学生父母)逼我来的”。我看着这孩子情绪很低落,然后问什么都不搭腔,我只有跟其家长说,让她回去想想,想好了再来。可是家长硬说要让孩子进教室,在家他们无法管,来学校跟同学在一起恐怕要好得多。勉为其难,我还是让孩子进了教室。可是,来到教室,整天还是一语不说,随时仰望天花板,下课也不出教室,就一个人坐着发呆。看着这这种状况,我找她谈话,还是不吭声。两天后,我跟家长交流,孩子这样下去怕出问题,叫他们领回去好好沟通交流再来。家长的回答是没问题,经常都是这样的,不会有什么事。

周末放假回去后,星期一就没来上课,然后我联系家长,家长说孩子不来学校,如果非要让她来的话,只有抬着她的尸体来。。。。于是与家长沟通,把问题的严重性告诉家长并建议他们看心理医生,家长不接受,还说我是小题大做了,我真的很无语,快一学期了,这孩子一直呆在家中休学。
案例3.我们临班的一个同学(女生),据了解,这个同学小学成绩皆在前几名,性格比较开朗,上中学以后,因一次数学没考好,便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成绩直线下降,在家中,父母对他期待很高,只关注他的成绩,考不好就责骂她,有时甚至暴力相向。她慢慢变得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向别人吐露心事,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出现幻听,感觉周围的人都说她不好,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敌对情绪,变得非常悲观。上初二时,也就是2019年底,老师发现近两个月这孩子心情低落,有自杀想法。把这情况告诉家长,可家长不以为然,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服药自杀了。?
二、案例研究和启示
从上面这几种情况中可以看出,父母确实关心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不想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往往把精神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不太清楚心理问题的概念和原因[2]。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班主任提出以下几点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首先:班主任在与家长相互交流中体现教育原则,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
作为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始终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当然作为老师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不能卑躬屈膝,不能违背教育原则。
其次,要家长留意并做到:
(一)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大多数父母对心理问题了解不多,要让他们理解心理会像身体一样生病,心理问题是由人类内心的精神因素造成的。准确地说,要让家长明白,心理问题是由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告诉父母观念要改变。(1)学业成就、毕业证书等等和孩子的健康来比统统不重要,有了健康身心,孩子们才能投身社会,享受积极幸福的生活。(2)身体生病了知道马上看,但是心理生病了不要羞于看医生,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就像身体上的疾病一样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很难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同时列出部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父母不重视,最终会导致自残或自杀的结果。
(三)处理好家庭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家庭的氛围。因为在大多数遇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家庭关系中往往会出现单亲、父母离婚、父母关系不好、教育方式不对等问题,家长们要了解并分析家庭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尽量配合老师、医生,才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四)作为家长要尊重和维护孩子的尊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家长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注意语言和语气,要倾听她的心事,让她明白,只要你敞开心扉,以诚相待,别人就会喜欢你。如: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等等。
三、结论
简而言之,教师在对待“心理问题学生”父母时,应该使用合理多样的的方法打动父母的心,共同探索最适合的方法,为孩子取得更大的人生发展,来实现家庭学校沟通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向玉.浅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啪民营科技[J].2012(02).
[2]王克宝.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J.学园(教育科研),201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