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采集运维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张志浩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张志浩
[导读] 摘要:电力电能传输过程中经常出现线损问题,严重的线损问题以及线损异常现象不仅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电能损耗,还会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必须重视线损的排查与管控工作,实际的线损异常排查要遵照科学的步骤展开,而且要掌握节能降损的对策与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控制线损问题的干扰。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计量室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电力电能传输过程中经常出现线损问题,严重的线损问题以及线损异常现象不仅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电能损耗,还会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必须重视线损的排查与管控工作,实际的线损异常排查要遵照科学的步骤展开,而且要掌握节能降损的对策与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控制线损问题的干扰。本文分析了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排查方法,然后具体探究了节能降损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计量采集;线损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电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在社会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提升电力企业的发展效率是现今研究重点之一,线损管理作为被研究较少的对象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电力系统产生线损的原因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对地理环境、电力工程质量的综合衡量。如图1所示,整个电网电力系统包括发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用户。在电力系统中,发电站是电力能源的制造者,变电站对电压的转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最容易造成台区线损的位置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用户。
       
        图1电力系统组成
        2、现阶段低压配网存在的问题
        目前低压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投运率较差,频繁跳闸的现象比较严重。低压配电网也是人身触电保护的重点,对于低压配电网触电保护,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防止低压触电的主要措施。而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能更好地防止人身触电,但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覆盖面有待提高。现阶段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依旧是普遍存在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无法正常投运,或者在安装了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台区保护器无法投运的现象。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未安装或未正常投运。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外,低压配网中电能治理设备、公共能源服务设备的新增,给低压配网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与隐患。各类设备的设置参数、运行数据、报警上传,以及数据整合统计、分析研判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采集与监控,从而给电力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带来较多问题与挑战[1]。
        3、线损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3.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优化线损管理工作的保障。首先,要对员工工作内容作出详细的规范。指定每月抄表时间并加以监管,对抄表数据、时间、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数据有误和工作不及时工作人员要有相应的处罚。对抄录得来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偷电等现象要尽早发现并作出应对,以减少损失。同时,要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老化线路要及时更换,输电故障要及时清除。对电线附近的遮蔽物要及时处理,如靠近电线的树木要定期修剪,提升电路检修效率。对于突发现象如恶劣天气导致的电路损毁要提前作好预案,在问题发生时可以尽快恢复供电,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其次,对现有奖惩措施进行优化。对于如偷电、违章窃电等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多次触犯者要严重惩戒,避免类似现象不断发生。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线损目标,采用分级管理制度,划分责任区,将线损目标下达到台区。并将线损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并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促使员工主动采取策略降低线损率。最后,定期对线损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对比线损较低与较高的地区,找出地区差异,明确影响线损的关键因素。并以线损较高地区为试点,对总结出的因素进行改革,观察改革成效,对因素影响效力做出评估,并将成果纳入管理条例,逐步完善线损管理办法。
        3.2、线损异常台区普查
        结合各供电所复核性抄表工作,台区线损攻坚小组随机抽查线损异常的台区,进行普查。经现场检查及分析,造成台区高、负损的主要原因有台区线路状况差等技术因素、户变关系档案错误等管理因素。例如:井沟所张家墩村III台架200kVA,截至到9月20日,供电量12686kWh,用电量11644kWh,损失电量1042kWh,线损率8.21%。该台区共3回低压出线,其中2回已改造为120型绝缘线,1回为35型裸铝线,供电半径约400m,变压器位于台区负荷中心。经现场核查,多户计量封印不规范,用户某联江,系统显示A相有电流,无电压,实际情况为表尾烧糊,A相不计量,三相进线粘连,绝缘已破损,易造成三相短路。已于当日更换电能表并追补电量[2]。
        3.3、加强降损管理
        为了达到节能降损的目标,还要强化降损管理,强化计量管理,特别是计量表计的校验管理,保证其精准计量,也要全方位地展开线损考核工作,实行激励制度。采取线损分级别管控模式。同时,还要加强用电监察工作,通过监察能够及时识别违规用电现象,并辅助用户找到无功设备中的故障与问题,从而提升无功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借助大用户自动化管控系统来动态监督、控制用户负荷,进而达到远程自动抄表目标,此系统可以全天候地来监测用户的负荷终端,而且此负荷终端也能控制非法窃电行为,从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3.4、选取合理的输电用线与线路
        合理的选取输电用线,对降低线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导线横截面积(S)、电导率(ρ)、长度(L)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电阻值,计算公式为:R=ρL/S。通过公式可以得知,导线的横截面对导线的电阻值有直接性的影响,导线的横截面越小则产生的电阻越大;相反,导线的横截面越大则产生的电阻就越小。所以,在导线的选择中要控制好导线的横截面积,选取合适的导线。在选择导线时也要注重对导线材质的选择,选取最高效的导电率的导线。当下最常用的导线为铝线,其次为铜线。在线路选择中,在负荷较为集中的位置进行配变,结合布点方法,减小供电半径,降低线损[3]。
        3.5、合理应用新型低压智能台区设备
        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在配变的低压总电源侧,是全网的总保护,选用具有数据通信并集成过载、短路、过压、欠压、电击保护和漏电保护的智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防止主线路的间接接触的触电保护为主;选用EA3-5型或EA3-6型剩余电流动作中级保护装置安装在线路分支的电源侧(分支点、集表箱),以防止线路分支或进入集表箱的电源侧出现漏电、接地及短路造成的事故。选用集成无线通信的剩余电流动作末级保护装置安装在进户线的电源侧。实行漏电分级保护系统,台区内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和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形成保护级差覆盖整个台区线路。除此以外,在汽车充电桩、“煤改电”主机或者光伏并网发电等其他能源服务设备前端安装智能化监测保护设备,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全面监控,实现故障的自我诊断与处理[4]。
        结束语
        线损是输电过程中无法消除的损耗,如何降低线损率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而线损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受外界影响极大。线损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高效的展开,对经济发展,资源节约都有极大的帮助。各电力企业一定要加大学习力度、规范自身,促进整个行业向绿色、环保、经济的目标高速进发。
        参考文献:
        [1]赵峰.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4):178.
        [2]王平.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定位配电网线损异常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9,26(12):109-110.
        [3]刘志勇.县级供电企业线损存在问题分析与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23):128-129.
        [4]王世威,吴贺伟,罗碧华,刘洋,张东阳,张少博.10kV供配电线路的配置及线损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3):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