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也使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得不从线下转为线上,为了有效践行“停课不停教”的教育宗旨,本文主要以疫情防控为背景,简要探析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疫情 中小学 互联网+教育 实施困境 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不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互联网+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既要使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线上教学,还要认清互联网+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寻找优化对策来解决或者弥补这些不足,进而真正促成学生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不间断成长。
一、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困境
(一)学生线上学习专注度无法保证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一定的“惰性”,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尤其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学生们放假居家的时间不断延长,严重消磨了其在上学期间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而使学生们在接受线上互联网+教育时,也容易出现态度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再加之冰冷屏幕的阻隔,没有教师的实际监督和指导,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眼神交流,致使学生们的线上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无法保证。
(二)学生居家期间难以抵挡网络与电子产品的诱惑
中小学的开学时间迟迟未定,即使是开展线上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安排也没有线下学习安排的紧密,使学生们在家的空闲时间增多。再加之学生们接受互联网+教育时要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平板等),使其对电子产品、对“网络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难以抵挡诱惑,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沉迷网络、沉迷电脑游戏、不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既影响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又影响学生们的学习。
二、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合理规划线上授课时间
疫情期间,一般的中小学线上授课时间在40分钟左右,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30分钟,并且长时间的紧盯电子屏幕对学生们的视力影响极大。因此,在实际互联网+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尝试优化线上授课的时间,合理分配授课时间与授课内容,并利用互联网+教育形象性、生动性等优势来缓解学生们的线上学习疲乏感,进而激发其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在优化线上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线上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可以将线上教学优化成“30+10”的形式,即将原本40分钟的线上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利用30分钟来进行学科知识讲授,利用10分钟来运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或者利用网络与学生们进行连麦/视频探讨,引导学生们借助网络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获得不一样的知识“碰撞”,进而在丰富学生们知识视野的同时,优化线上教学氛围,增进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使疫情期间我们的互联网+教育能够事半功倍。
(二)借助家庭教育优化学生学习状态
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我们教师都不能忽视家长和家庭教育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和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和相互了解,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家长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借助家长的力量来科学指导学生们使用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使互联网+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以我自身为例,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每天都会通过微信交流平台与学生家长们进行联系,关心学生们在家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还会不间断的以电话或者语音、信息等形式解答家长们在展开家庭教育指导时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增进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关系。例如,我会建议有条件的家长陪伴孩子进行线上学习,并不是说与孩子学习一样的知识,而是在孩子进行线上学习时,可以选择一本书陪在孩子身边阅读,或者将自己的工作搬到孩子身边;还会指导家长们如果不希望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那家长们也要严格自律,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进而引导家长们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优化学生们的居家学习状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之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引导学生们科学防护、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教育为学生们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学生们获得更多、更好、更及时的数学学习资源,进而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以为疫情“胜利”之后的有序、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梅.智能手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7):55-56.
【2】陈兰枝.“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J].出版参考,2015,753(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