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243119761107XXXX
摘要: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木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木雕不仅为民居的装饰手段,还属于一种艺术作品,体现出人们的求索与信仰,反映特有审美情趣,其艺术价值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对木雕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探索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回族木雕;审美心理;艺术创作;造型
1 选材的审美心理
1.1 猎奇心理
材料选择是木雕艺术创作的第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状千姿百态、造型奇异天然的材料是怎样引起木雕创作者者的审美视知觉,进而激发出艺术家对于这块材料艺术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品,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从人类的猎奇心理②入手,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析。
猎奇心理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高级智慧基因。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古代??人对自然世界中的各种神奇现象的内涵知之甚少。对自然界之中所发生的各种奇怪现象和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都充满了想要去找寻答案的好奇心。为什么天上的鸟儿会自由飞翔?为什么水中的鱼不会被淹死?为什么天上有白色和黑色的云彩?为什么大树上面是绿叶,下面是树根?……即使人类进化到今天,这种独独一无二的心理活动是不会衰减的,它只会不断地被发展和传播,只会更加加深下去。就像现在我们人类更加加深了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克隆技术的研究和航天空间的高科技手段,以及在北极和南极进行的科学和实验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从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婴儿的眼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那么,我们所说的猎奇心理与木雕创作又有什么关系呢?木雕创作时的心理是如何从单纯的好奇心转变为艺术审美视角的?它又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和合理的过程? 这些都是我们要逐步解析的问题。
1.2 视知觉的引导
每个经验丰富的雕刻家在选择木材时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在很多木材中选择材料时,甲会选择一些质地清晰光滑的木材;乙对凹凸不平的木材感兴趣;丙专拣空灵扭转的木材;丁会对一些特殊的形状“一见钟情”。因此,艺术家都会通过他的眼睛来进行对原始木材形状的判断和选择,以此来决定哪种木材是他们需要的最佳创作载体。在这个过程之中就存在着一个内心情感的心理契合过程,而这个过程它便是所谓的“一见钟情”,是艺术家各自所认为的美的一种形态上的选择。
常人对于 “一见钟情”似乎有着一种非常有趣而神秘的理解。但是,我们在运用了科学系统的视觉感知心理分析木雕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时,会发现木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最终落在审美主体上,这是参观者与艺术家本身的价值取向。木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于人,而非木材。因为在选材的时候,美学和木雕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人类视觉感受着木质形状的直觉和感觉,这种直觉和感受似乎是不可理解和诉说的。这似乎给视觉感知带来了一个谜。当你看到它时,你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似曾相识的画面和情感体验,产生这种是情感的原因是和自己所经历的事的积累有关,它是储存在大脑的深度记忆信息的提取与木材形状的交互感应而产生的结果。这也是人类在长期日常生活之中的感受,这种感觉是一个人独特的图像记忆的解释。因此,感知和移动视觉符号是仁慈的,智者见智的。同时,它还包括深厚的个人和社交体验。
2 造型的审美心理
天然的木材无所谓美不美丽,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形态。一些木头的形状在某些人的视觉感知中是“美丽的”,那是因为他的眼中有这样的“形状”与他在视觉感知方面的经验相对应,他重新筛选了属于他个人内心和低知觉的画面。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秩序的需求對接起来。这种奇特的接受关系并不是种简单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对艺术的深刻觉醒和个人思想感知的理解的统一。
每位木雕艺术家的木材选择是基于他对生活感和对适应需求适应能力的理解。对于具有不同经历,不同文化,不同个性和不同审美价值的木雕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同的选择。从而激发了艺术家不同审美理想的创造性想象力,创造出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风格的木雕作品。在这一点上,木雕艺术选择的审美心理过程已接近木雕艺术家审美心理的巅峰价值。木雕是一种需要强烈观念的艺术。木雕中所蕴含的概念主要体现在邪恶与驱邪,受益与避害,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向往。木雕是这些抽象的意识图像的表达,它排除了丑陋和流行的观念,形成了一种民间特定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这些雕刻家心中,他们关心的是事物自身的本质、是事物突出的表象,而不是它的形状。这种体现在视觉心理基础上的情感就是人们在尝试想象时的体验。
.png)
3 色彩的审美心理
木雕通常涂有比较深的颜色,如红色、深红色、咖啡色甚至黑色。它们的特点是覆盖率低,渗透性强。油性颜料和丙烯颜料不宜使用。在传统的漆中,有一种叫“水果漆”的油漆。使用前需要使木材表面光滑平滑,比传统的油漆制作工艺简单快捷。
木材着色的关键是要把握木材本身的性质和纹路样式,纹路要在颜料的覆盖之下仍然可以看见。有的木材纹路通过染色后会更加变清晰,所以在调色时颜色不宜过浓,颜料与水的比例要适当,这样即使多上几遍色,木质本身的纹路也不会被覆盖住。若是颜色匹配恰当,雕刻艺术才能更好地被体现出来。
关于颜料的调配还要视个人作品自生而定。但是不管如何,基本上都以三至四种颜色调和为宜,颜色加入的太多会变的太脏;如果颜色太少,它会显得薄而且没有沉重的感觉。初学者可以在油漆一侧进行油漆试验,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颜色。你可以找到一些样品或有价值的木材碎片,并把它们放在旁边供参考。
木蜡雕刻后不能立即抛光。在使用旧的细砂纸③打磨之前,请务必等到干燥。用它在木头表面轻轻擦拭,然后提起木材并用剩的下粉末颜色来清洁它,直到它表面变的光滑。有些作品也可以根据情况来打磨擦拭,这样可使木材的背景更加透明、外表更加精细,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木雕的表面处理包括修复疤痕、裂缝和虫洞。如果有一个小面积的可见条件,使用“种植皮肤补充”的方法,即用平刀在木雕的其他部分铲一块木头,并将其应用于有缺陷的部分,等待胶水干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大面积的裂缝可以通过“镶嵌”方法来修复,即相同材料的木材或木屑被切割成窄而宽的外部形状,然后将其浸入乳胶中并嵌入接缝中,自然风干之后裂缝已修复完成。
4 结语
木雕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代代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及美学观。因此,研究木雕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研究能够再现其深厚的艺术色彩,给人以美的启迪和熏陶。
参考文献:
[1]王玉红.论徽州木雕艺术特色[J].现代装饰,2014(9).
[2]苏磊.徽州龙川胡氏宗祠木雕的审美价值[J]. 现代装饰,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