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巧妙地通过标题、导语引趣,活动引趣,评讲引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着力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写作广度和深度相结合,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兴趣;三个相结合
作文课,是学生感到最怕、最头疼的一堂课,许多学生都觉得没东西写,不懂写,不想写,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害怕写作文呢?我认为作文课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欲望,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害怕作文训练。若当作轻松、愉快的游戏来玩,写作的过程就是儿童玩游戏的过程,这符合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因而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消除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步使他们乐于写作。下面我就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标题、导语引趣
1.标题引趣。就是通过命题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是以直接兴趣占优势的,直接兴趣就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因此,作文题目本身就成了是否能引起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原因,如我在布置一道练习作文《我的老师》,但学生迟迟也没动笔,他们说:“我都不喜欢老师,老师也不喜欢我,怎么写得出来?”后来,我把题目改为《我希望的老师》,结果学生很快就写了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此外,作文题目最好有童趣,如题目《xx历险记》就比《校园的早晨》更能引起学生作文兴趣。
2.导语引趣。这就是用“开场白”引起学生作文兴趣,使其产生马上就想动笔的欲望。我曾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大扫除》时,其开场白就很能引起学生作文兴趣:如:“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画中人物,你们愿意做哪一件事?扮演画中哪个人物?你们想象画中其他的人都是班上的谁? ”这样的导语,一下子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把儿童带进了奇妙的情境中去,作文自然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二)活动引趣
鲁迅先生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多读,多写,多思考”,作文指导课就是让儿童去创设的活动里“体验”生活,然写后出形象生动的作文来。
1.观察实物引趣。通过对实物的感知,观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写《我喜爱的水果》,可以出示各种苹果,让学生察形观色,然后剖开苹果,并把苹果分成一块块让学生品尝味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并把看到的,尝到的写下来,这样作文就很有趣了。
2.猜谜语引趣。通过猜谜语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怎样做个聪明的孩子》的作文课时,首先出几个谜语让学生猜:“小白孩,住高楼,看不见来摸不着。”、“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红门楼,白门槛,里面坐个胖娃娃。”当学生分别猜出“脑子、眼睛、耳朵、嘴巴”后,老师说:“脑子、眼睛、耳朵、嘴巴是同学们身上的四件宝,‘聪’字就,表示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如能做到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人就会‘聪明’。”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完成作文。
(三)评讲引趣
评讲作文是指导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评讲很有趣味,就会激发学生再次作文的兴趣。
1.多肯定。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兴趣。因此,老师在作文评讲时要多表扬。
优秀的作文要多展示,对中、下写作水平的学生的作文也要挖掘“亮点”,精准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有趣的片断都可以当众朗诵,使每同学们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2.巧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要明确指出,但方法要巧妙。例如拿一篇错别字特别多的作文来读,读时按照文章的错别字一味往下读,读得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文章讲什么,学生从听中就知道这篇文章的错别字多,如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这篇文章错别字多,却是让学生体会作文的错误,这样做法就比直接画出,讲出错别字有效多了,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总结。
3.互改互评、自改自评。学生们自改自评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非常好的办法。叶老曾说,老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要改变被动的做法,应该让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这样有学生就会认为,“我也会改作文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写作文,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着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训练写作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一个季节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到郊外去体验这个季节的特色,观察这个季节的特点,学生的描写便不再是凭空想象了。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去福利院献爱心,捐一些衣物或是文具给孤儿们,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结交更多朋友,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中获得了快乐;植树节参加植树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让学生增加了与外界的接触,也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在以后的写作中有亲身经历可以进行创作。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做游戏,然后告诉学生把游戏过程写下来,记录游戏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怎样说的和怎样做的等。
(二)写作广度和深度相结合,丰富学生日常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词汇的积累。熟读并背诵部分课文是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写上一两句话可以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长日久,词汇量就慢慢上来了,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也有了。到了高年级,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词语,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可以另外增加课外的词汇积累,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古诗词,还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在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将分享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另外,成语接龙的游戏也非常适合高年级来做。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成语接龙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竞争的氛围中比较快速地增加词汇的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三)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在阅读中训练写作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的缺失不仅会让学生“阅历”很浅,同时也不利于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不够,在进行写作时,会使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思维不够发散,写作水平便得不到提升。丰富学生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见闻,更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阅读量的增加,能够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学生便想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这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当阅读量得到一定的积累时,学生便不用担心写作时会无话可说,无论教师布置哪一类型的写作题目,都可思如涌泉,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魏东伟.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8(31):112-113.
[2]臧巨雪.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