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浅析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李彦桦
[导读] 竞赛模式即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竞赛的一种课堂技能训练的延伸模式
       摘要:竞赛模式即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竞赛的一种课堂技能训练的延伸模式,在高校的乒乓球教学实践中有着较为可观的可行性。对竞赛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竞赛模式开展的方式与方法,掌握竞赛模式合理的使用契机,使教师更好的在竞赛模式的指导下开展课堂竞赛实践活动,助力学生乒乓球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竞赛模式;乒乓球教学;应用意义
        乒乓球作为一项运动其本身即具备较强的竞技性,在高效乒乓球教学实践中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发挥出乒乓球的竞技性质开展竞赛模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竞技实践中被激发出主观层面的学习兴趣与重视心态,另一方面则能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得到技能与体能的双向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竞赛机制增强学生主观重视程度
       竞赛模式作为一种机制存在于高校体育课程之中,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训练机制而言不仅仅是以此普通的创新,竞赛机制的实际运用除了一种训练模式外,还能更好的作用于学生的主观心理,对学生的主观意识产生一种特定的激励作用。在竞赛机制的存在下,学生将产生一种良性的竞争心理,驱动学生在日常课程中乒乓球技能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努力以获得乒乓球技能运用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为竞赛的胜利创造条件。将竞赛机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机制的激励下增强自身对运动技能的主观重视程度,能从心理上为学生乒乓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例如笔者在高校乒乓球教学实践中常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模式,在班级中形成了一个定期开展的竞赛机制。竞赛机制的存在本身就对学生形成了一种激励作用,学生为了在定期开展的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会在学习活动中或是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追求自身乒乓球技能的精进。竞赛机制的存在会使学生被激发出一种良性的竞争心理,在求胜心理的带动下学生将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学习过程与训练过程,达到对乒乓球训练产生重视的效果,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意识所起到的能动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心理层面上的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二、竞赛过程强化学生技能技巧应用
       竞赛模式实质上是课堂中相对以往技能训练更加具有规范性、更加具有综合性、更加具有仪式感的技能训练模式。

在高校乒乓球教学课堂的竞赛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将以往所学习或是练习过的运动技能在竞赛中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还需要格外重视乒乓球运动的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更加谨慎且规范地运用出运动技能。在综合性且规范性较强的竞赛过程中开展乒乓球运动实践,学生将在竞赛训练中对乒乓球运动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竞赛过程中积累运动技能的应用经验,强化自身的乒乓球技能技巧应用能力。
       笔者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前都会向学生做好竞赛规则的普及教育,并给予学生短暂的热身时间让学生对以往的技能进行简单的回忆。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下需要更加注重对自身发球、击球以及得分技能的运用方法,避免出现犯规的现象遭到扣分或是淘汰。其次,学生还需要将劈、接、挑等击球的技能在竞赛中进行联系应用,通过灵活的击球手段变化取得竞赛活动的胜利。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小心谨慎地保证自身的技能使用规范能够使学生的动作更加标准且流畅,而灵活运用乒乓球技能又能使学生将技能真正地融会贯通,综合竞赛过程中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技能技巧切实地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竞赛实践助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
       竞赛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技能学习,竞赛作为一种更为专业性的技能训练,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将对学生提出更加专业性的要求。一方面,竞赛模式需要追求竞赛体验的完整性,学生在实际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需要完整地经历正常竞赛流程才能进行较为充分的休息,对学生的体能要求相较于传统训练方式更加地严格。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技能训练具体运动技能的单一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较为综合利用多种运动技能获得比分、完成竞赛,学生在技能运用与切换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更多的体力。因此,竞赛实践训练的模式在对学生技能进行提高的同时,还对学生的体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助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三局两胜制的竞赛活动,有意识地通过较长的竞赛时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增益。在三局两胜制度中,学生通常需要在三十分钟内较为连续地进行乒乓球运动,在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学生不仅仅需要坚持完成运动,还需要较为良好的运用出综合性的击球技能取得竞赛的胜利。在时长较长的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来保持自身的运动水平,因此学生在竞赛中不仅仅能够得到技能的提升,还能够得到自身身体体能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竞赛模式作为一种课堂技能训练形式的延伸,不仅具有调动学生主观意识,激励学生建立起良好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技能训练实践过程对学生乒乓球学习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在更加严格且紧张的竞赛中得到运动水平、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程华,李波,吕守峰.竞赛教学模式在乒乓球选项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7).
{2}刘塨.高校乒乓球多样化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