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阶段课程中,地理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许多地图的内容。同样,地图教学是学习、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深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素养。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地理教学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坚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理解地图、辨识地图、应用地图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初中地理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重要作用,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必备素养。本文将从以上这几方面简要叙述如何提高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1.地理地图教学的优势
地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区域的地理位置,还涉及到了大量的人文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地理教学的第二种方式。教师利用地图进行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对学生未来的地理学习和研究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对地理科目教学的改善和我国地理人才的培养都起着也起着推动作用。
2.提高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在地理教材中,一般会通过地图反映各地景观、展现有象征性的事物和部分人文风俗,讲述相关的地理规律,进而使学生学习并理解,以下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绘制地图、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这三方面来论述。
2.1观察地图
在初中阶段,有大量的学生由于缺乏对地图的观察而不了解地图,故在实际生活中更不会应用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多看地图,从而使学生对地图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在讲中图版地理教材的“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这一章时,可以在课堂中携带地球仪、模型等。讲到“地球公转”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使学生更直观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一个能够发光的灯泡,用来代表太阳,再移动地球仪,使之围绕灯泡运动,以此来观察地球春夏秋冬的变化。通过利用这些实物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接受知识。
讲到“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册的讲解进行教学,使与之相关的信息更全面的展示出来,这样既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学习。之后再通过多种方式的识图练习,是学生逐渐消除对地图知识的厌烦情绪。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思维。
经过长时间、高频率的观察地图,能够使学生熟悉并理解地图,达到能够记住地图的基本组成并能够熟练分析的目的。
2.2分析、绘制地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因为对教材十分熟练,认为一些地图信息在教材中不难找到,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而跟不上学习进度。这就是一些学生不去分析地理知识,只是单纯的背诵。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的解读每一部分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够紧跟教师的步伐。
在学生熟悉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们绘制出不同类型的地图,通过组内分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地图的印象。例如,在讲解中图版教材第五章时,其中包括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人口分布图、亚洲地理分区图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绘制并进行讨论。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保证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核心素养教育。
2.3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
教师应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或是在教材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地方风俗文化,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去主动学习地理,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反思。例如,教师在讲到“人种和人口” 这节课时,向学生展示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图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绿皮书》这部电影,向学生传达不应有种族歧视的观念,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起到了育人的效果。
教师也可以将电影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理解当前学习的地理知识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的程度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能够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并促进自身的成长。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才能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心理变化来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通过相关知识的深入讲述并进行拓展,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麦敏明.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160.
[2]麦敏明.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上旬),2018,(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