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势,促使学生产生清洁发展、节能环保等先进理念,能够促使学生具备“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自然环境的维护,从而使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人地协调观念”的认同与运用。具体在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应结合典型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本着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线,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站在地理学角度,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装进心中。
关键词: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各地区正在补足发展短板,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建设。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学习应有效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思维。我们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利用案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更加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优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分析总结发展问题,从而为他们构建起了良好的地理应用能力。以下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案例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学案例的应用,为学生介绍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并通过科学地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我们在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展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或世界上的具体开展,帮助学生取得了更为突出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制作了一则长度为5分钟的教学导入视频,视频中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发展以及治理情况,有效引起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重视。之后我们在视频导入的基础上,利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我国西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荒漠化面积的数据变化。最后我们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以及现状。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到了“可持续发展”知识。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思维
“生活化教学”注重利用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在对所学知识产生生活化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习印象。
我们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育中,结合生活知识为学生引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例如我们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课的教学中,首先为学生提出“在你的家庭中如何处理废水”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举手发言。在激起学生注意力后,我们为学生解读了我国主要流域中污水处理再利用的整体状况。接下来引入我国珠三角区域对于污水处理再利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从而有效地为学生们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思维。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加深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搜集相关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资料进行自主研究,之后再由教师进行问题的解答以及教学的指导。我们在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发展学生加深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例如我们在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自身家乡的相关发展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对于资料的研究学习。我在学生们研究的过程中,走入学生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互动,并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在各组学生完成对于资料的研究后,我组织各小组学生写出本组的“研究报告”,表现出各小组学生,基于家乡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基础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意见。在学生完成“研究报告”之后,组织各学生小组相互讨论,并结合教师的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出自身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为学生构建“新发展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在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模式,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为学生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收益。
参考文献:
[1]胡继中.借鉴思维导图异课同构,促进单元模块高效教学——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05-108.
[2]刘强.浅议高中地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变与解决--以湘教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