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学校德育还存在逻辑模糊、层次失调等问题。学校所规定的部分德育内容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发展需求,难以达到预设的德育目标。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基于我校德育现状,“马老师课堂”对德育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分层共进进行了探究。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德之不修,字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由此可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校内各年级开展德育要注意承上启下,相互衔接。
一、目前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大多数学校都能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指导下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然而,当前学校德育还存在逻辑模糊、层次失调等问题。学校所规定的部分德育内容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发展需求,难以达到预设的德育目标。导致学校德育流于形式化,而学生无法在德育过程中拥有切实的收获。
二、小学德育分层共进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制定的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以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作为考查对象。虽然中小学教育阶段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并不一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中小学德育要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执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2]可见学校需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此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三、关于德育分层共进的探究与实践。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基于我校德育现状,“马老师课堂”针对德育分层共进做了如下探究:
(一)德育目标的分层共进
德育目标的确立要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要把有效衔接、循序渐进、分层实施、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例:低段学生要学会排队,学会做“两操”;中段学生要求认真做"两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高段学生则需要做到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认真做"两操"。只有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才能保障学生的品德能够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无论是一年级新生入学的习惯养成教育,还是长假后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都是令班主任比较头疼的事情。“马老师课堂”文明礼仪专辑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录制了“文明礼让我先行”一课。班主任结合班级情况,利用晨教时间或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该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中老师清晰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排队、就餐、如厕时应如何文明排队。
而视频中举止文明、大方的哥哥、姐姐,则成了低年级学生模仿的对象。“马老师课堂”将榜样的示范作用运用得十分巧妙。部分班主任还将微课视频分享到家长群,家校共育,通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德育效果。
在交往礼仪方面,我们还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存在的交往问题和学生交往需求,分别设计了:“老师,您好”“待人之礼”“宽容与沟通”等教学内容。以期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交往难题,拥有阳光童年。
(二)德育内容的分层共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则是教育的源头。只有时时补充、更新德育资源,学校德育这条长河才能永不枯竭。对学校德育资源、家庭德育资源、社会家庭资源进行整理和提炼,“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 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3]
我校在开发“马老师课堂”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摸底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先将各年级学生在不同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品德表现进行分类梳理,再将各年级学生在同一道德品质进行纵向梳理,最后就同一道德品质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餐饮方面的德育为例,我们选取了这些德育内容:针对低年级设计的“保护你的牙齿”,帮助学生克服甜食诱惑,养成餐后刷牙好习惯;针对中低年级设计的“再见,挑食的小豪”,教导学生珍惜健康,均衡饮食。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设计的“就餐之礼”,传承餐桌上的礼仪文化。家长反馈:观看了“马老师课堂”孩子挑食的习惯有所改善,就餐时会主动给长辈盛饭……
由此可见,挖掘这些资源中对学生道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成分,将其与课内外资源进行整合,能丰富德育多样性。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取最符合他们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需求的资源,又能加强德育针对性。
(三)德育评价的分层共进
德育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德育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为主线,建立行为习惯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契合德育目标?,依照不同学段的品德发展特点和要求,建立起“学校、教师、家长”的横向评价体系,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纵向评价体系。评出行为习惯优秀学生,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形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其设计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内容,并通过道德评价进行近强调、内化。每一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只要用心浇灌,终会开出色彩纷繁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78
[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B/OL],2017
[3]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是重庆市涪陵区立项小课题《涪陵十四校“马老师课堂”德育课程研究》(编号2019-X-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