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基础学习习惯及行为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改教育目标的落实,教师的教学不再仅限于专业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对其综合素质例如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人格树立、道德品质培养的启蒙时期,其教育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学习及生活。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作出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探索思考
引言:小学德育课程体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德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创立了良好的启蒙环境,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中,能将本不完善或有偏差的个人思想和习惯作出改良,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成长环境涉及各种人文、社会、自然和文化环境之中,而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以上环境,并合理处理在以上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相关德育课程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应当从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课程评价及培养师资力量三方面做起,具体内容请结合以下。
一、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实践活动的举行让学生将相关德育思想理解消化,然后正确应用进自身的学习及生活中去。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其他文化课程的开展在教学主体上并无不同,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而“教”,因而相关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课程活动开展时,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性、喜好兴趣出发,结合德育课程内容及创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德育教学方法来降低德育在学生心中的严肃形象,让学生能体会德育教学的乐趣进而自发投入进德育教学中来[1]。例如笔者对学生进行“爱家教育”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孔融让梨”的动画短片,然后以“孔融是个讲礼貌,懂得爱护自己家人的好孩子,那么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有没有一次你谦让父母亲人,或者他人迁就你的小故事能为大家讲一下呢?”的引导语言为大家开展了一次“热爱家人”主题的讨论会,将德育概念融入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讲解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对德育概念的认知。
二、注重德育课程评价,完善德育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各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大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之于教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良,教学评价之于学生,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积极鼓励的教学评价更能提升学生德育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进行德育学习。
因而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时,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多交给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在对学生的德育考核时,不能只以理论课成绩论成功,更要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校方更应该将德育教学重视起来,为德育教师提供所需教学资源,以公开课、定期工作讨论会等形式帮助教师完善自身德育课程教学方式[2]。例如笔者在对学生的“集体教育”中,便为学生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以“我的同学很优秀”为主题的活动,笔者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站起来,然后由其他同学自由发言说出该同学的一个优点,大家一开始比较害羞,再经过几个同学后便逐渐大胆起来,讲出了“同学有礼貌”、“学习好”、“爱小动物”等优点,笔者最后对大家提出的优点总结表扬,然后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三、培养德育师资力量,促进德育质量提升
小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段学生中,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受年龄特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学生对个人的管控能力较弱,在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下便容易出现一些思想偏差或行为习惯偏差等现象。例如多数小学学生中容易出现懒惰、学习态度不认真、自私、集体意识不强等现象,教师作为德育教学的开展者和引导者,教师个人的德育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切实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而相关校方应当重视对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提升,以专业技能强劲、职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来促进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校方应当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德育教师的工作,定期为教师组织相关培训和交流会议。校方要联合社会各界、教师及家长的力量,定期为学生组织一些例如捡拾垃圾、义务植树等等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资源及实践环境[3]。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之本,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我国培育现代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需要相关校方从培养师资力量做起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的各项教学活动来增进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艾文娟.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8).
[2]扎西玉珍.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方法思考[J].中华少年,2015(17).
[3]易连云[1,2].全球共同利益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