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垌心乡农业机械化推广站 537227
摘要:在全面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经济的进步,国家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提供支持。本文就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出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做法,旨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机站;农业机械化创新;农民转移
引言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国,2019年人均GDP排名靠后。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的中国,不可以单纯关注总体经济的腾飞,也应该时刻摆好自己作为农业大国的定位,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农业的发展可以为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树根牢固,大叔才能茂盛生长,无后顾之忧。虽然国家政府在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出台惠农惠民政策,但农业产业的发展速仍然落后于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农机站作为关键主体之一,应该意识到问题所在,提升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农机站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职能。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各个产业都在飞速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发展速度明显落后,大力发展农业可见一斑。在国际社会上,我国的农业产业技术相对落后,远不及那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在那些发达国家,进行农作时创新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农业发展落后,自然而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迟缓。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国家政府的的大力扶植下也在稳固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关法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并给予政策补贴,使得我国农机业发展较前几年有的显著的改善。国家政府也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乡镇政府,也逐步走进农户家中,向农户讲解农机具在农业劳作过程中所带来的便利,极大地增加农民对于农机具的购买欲望,农机具主要消费群体购买欲望提升,农机具产业的发展便可以持续向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机械的数量与种类呈递增趋势,不同种类适配不同的劳作需求。农机具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最关键的是现有农机具的作业效果也在显著的提升,农民购进先进的农机具后每日作业量是以前的2倍至3倍,相较于传统的人力劳作,效率更是翻倍的增加。现有农机具适配于我国各种农作物的耕种,提高劳作效率,也同时以为劳作收益的增加,劳作收益的增加,百姓收入增加,那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被全线带动,良性循环下去,发展也是必然。农业、农村合作社也给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他们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持续输入农机产业,具备专业化知识的人员,再与农民、合作商以及社会相关产业沟通时,能体现出其专业性,也极大地增加了合作机会,同时增加收益。总体来说我国农机产业的发展依旧稳定,但仍然缺乏机械化的创新,故仍需继续努力。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农民转移
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大部分农村只剩下孤寡老人以及孩童,农村宛若一座空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加。曾经看过央视新闻一篇报道,农民纷纷表示在家务农不能保证年年保收,而且务农所需费用不低,所产生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所得收入也没有在外打工高。农民大量流失,农机具需求减少,农业机械化所产生的效果报酬,累加起来也相对减少,这对于农业及农机具产业发展无疑不是巨大的冲击。
2.2 其他产业所带来的冲击
当前,我国各个产业都在飞速的发展,这对于农业产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例如手工制造业、文娱产业、建筑业等。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带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也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农业产业相对于其落后,自然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注入,所以,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在某一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 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做法
3.1 因地制宜开展创新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理、气候、人文等各方面差异,南北方耕作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地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与现实情况,建立自己的创新“清单”,不能盲目效仿成功地区模式,对于好的经验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形式借鉴,同时它们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也要尽力避免。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普及农业机械化,更新农机具种类,适配于不同的劳作方式。如翻地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也可以同当地的技术企业取得紧密联系,提供专业化劳作知识,普及百姓。可以与当地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定期培训专业人员与当地农民,互相输出思想,从而总结出适合于本地发展的农业创新之路。
3.2 激活企业的支撑作用
农机站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桥的两端分别为农民和企业。农机站应该积极地向企业宣传现如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农业机械化带给企业发展的作用。创新农业机械化需要企业扶持,提供资金、技术、人员上的支持。企业参与创新农业机械化可以增加农民与企业的联系、可以增加企业在农民心中的认知度与支持率,在农民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加市场份额,占据农村市场、可以开拓新的发展领域,让企业全面发展。农机站应该向企业宣传到位,争取让企业参与到创新农业发展的任务中来,注入企业这股力量,相信创新农业机械化就不会单纯为口号,会产生劳动产品,增加劳动效益。
3.3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要想创新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就必须站出来。农民,劳作主体,农业发展状况的第一体验者。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与效果,与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紧密相关。农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的主体,主要提要提供者。农民在亲身劳作过程中,可以亲自感知农机具存在的不足与应该改进的方向。所以,提升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中之重。只有农民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提供出更多的创新思路,才能实现创新机械化发展的第一步。农机站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向农民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主创新,与农业、农村合作社联手,向农民加大宣传,引导农民运用创新意识,机械化劳作,而不是外出打工。可以向农民发放宣传,插入彩图和农机具操作流程图;可以运用村屯广播喇叭,定期进行广播宣传;可以制作微信公众化,现如今智能手机普及化,公众号上发布宣传知识,方便高效;可以定期开展机械化培训,激发并引导农民的创新意识;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办公室和电话热线,由专业人员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解答,农民在听取专业化的意见后,满意度上升,参与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上升了。最后应该出台相关的政府,在农民提出创新化思路时,政府和农机站应该给予帮助于资金补贴,让农民在将创新思路变成创新产物的过程中,给予保障。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农民响应号召,相信集思广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创新定可蓬勃发展。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努力让农机具功能多样,自动化机械化,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劳作需要,增加劳作效率,实现农民增收。从而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力量。相信在引导自主创新加上国家政策与技术企业的扶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创新之路会一帆风顺并且加速向前。
参考文献
[1]吐拉克孜•米吉提.农业机械管理与维修的创新思路[J].农家参谋,2019(17):61.
[2]李艳.对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8):63.
[3]陈学庚.科技创新开拓农业机械化新篇章[J].中国农村科技,2019(05):30-35.
[4]林秀江,张景奇.农业机械管理创新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36.
[5]王智卓.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差距与推广创新措施[J].吉林蔬菜,2019(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