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陈集宏
[导读] 摘要:植物保护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化技术,在我国农业转型优化以及创建生态行农业的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植物保护技术是核心操作环节,正因植物保护技术以科学管理生产的形式出现,采起到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桂平市垌心乡水利站537227
        摘要:植物保护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化技术,在我国农业转型优化以及创建生态行农业的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植物保护技术是核心操作环节,正因植物保护技术以科学管理生产的形式出现,采起到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从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特征以及基本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运用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建立良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保障生态平衡状态的维持。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
        引言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平衡。在实际生产发展中,要将一系列科学管理手段和生产方法有效运用其中,实现植物保护核心技术,从而促进产业良好转型和升级,并确定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方向。而生态农业要求在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质量不断提升,落实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1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概论
        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趋势,而生态农业的关键意义是在不同周围环境和生态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创建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而现代科技成果要素和传统农业经验被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理论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特点和社会效益特点。随着生态农业发展需求逐渐严格化,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因此,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创新和整改成为了关键,其主要应用目的是为了高效防止病虫害侵袭。除此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如何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缩减操作成本,提升操作水平,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传统农业转型,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植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植物保护手段被摒弃,在原有的保护系统中,污染问题频发,导致农业生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生产操作环节内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农药整治的手段达到杀菌目的。然而,在日常使用的农药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使其污染程度逐渐加深,导致农业生产质量下降,但植物保护基数的合理融入可以有效规避这些弊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凸显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2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
        2.1完善传统植物保护手段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具体应用逐渐完善了传统植物保护手段,使其不断优化升级,弥补原有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害时,原有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化学农药喷洒方式进行杀菌,然而这种传统的植物保护手段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而现有的植物保护和新技术的应用所采用的方式是生态方法,利用生态方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有效处理,弥补传统植物保护方式中的不足,进一步实现对植物保护方式有效改善,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向着绿色无公害纯生态的方向发展。植物保护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使用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能够提高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产品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为后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2提高生态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植物保护和新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的独特特性、身需求以及生产周期的不同,使用相应的科学保护措施,为植物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农作物生长效率。在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中应用植物保护结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危害,摒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手段,而使用健康手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2.3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综合效益的落实。植物保护和新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能够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其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农作物病害,降低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

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力投入节约生产成本,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保障。
        3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应用措施
        3.1无病种苗核心技术
        做好品种选择工作是无病种苗核心技术的关键,要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以及当地土壤种植条件的作物,并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对种子进行必要处理。在选种过程中要挑选颗粒饱满、均匀、不受病虫害侵扰的健康种子,要在确保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随后,要做好晒种工作这一工序能够将种子表面的病菌及时且有效杀灭,同时还能促进种子的成熟,提高出苗率。在晒种时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下,要选择干燥处将种子摊开,多加翻动以防止受潮。在平铺种子时尽量不要选择使用铁器,以防种子受高温烫伤。最后要进行浸种工作,通过浸泡将种子表面可能存在的害虫快速杀除,提高种子的新陈代谢。
        3.2三诱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规划现有的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其中三诱技术是主要保护措施,三诱技术包含色诱技术、光诱技术、性诱技术。其中色诱技术指的是广泛使用的黄版诱杀技术,将害虫趋黄性有效利用起来,从而对农业害虫进行诱杀。这一技术较为绿色和环保,无需高成本,能够在蔬菜果园中进行广泛利用,其中小型昆虫是色诱技术的主要防治对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支撑固定方面使用用竹或木细棍皆可,按棋盘式分布,顺应东西方向进行悬挂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光诱技术则是利用灯光中的光亮颜色以及光波等因素实现对害虫的引诱与伤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杀虫灯的运用和表现最为良好,灭虫数量多且效果好,并在灭虫范围上有较大的优势。光诱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植物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光有技术还属于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植物保护和新技术,能够推进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发展。而性诱技术则是利用昆虫的交配需求,在田间释放性成熟混合液,以此吸引大量成年昆虫,对这些具有交配需求的昆虫进行干扰,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性诱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有着成本低、效果好、操作便捷的优势,能够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生态价值。
        3.3农业培肥技术
        在进行有机农业的耕种时通常会采用农作物的培肥技术,将土壤改善到农作物播种时最好的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良好的土壤能够对农作物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存活率,加大作物产量,然而陪肥技术是一项有着一定难度的工序,需要周密计划后落实,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每天的工作也都是固定的。在施肥时要对农作物进行深入分析,并在作物养分需求最大时多加一些有机肥料,以保障农作物的营养摄取足够,从而达到最好的生长状态,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产量,促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结语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是一项重要条件和内容植物保护技术,它在强调环境保护同时也注重运用生物以及物理技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并通过这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水平,促进农业转型、优化和升级,因此要重视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周长运.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9,13(30):21-22.
        [2]胡水花.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探究[J].种子科技,2019,37(12):145+149.
        [3]刘培源,王然.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与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0):39.
        [4]穆洪海,李玉丽.试论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80+90.
        [5]马小蕊.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