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政道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其修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对其降噪性和排水性要求很高。而透水沥青混凝土因为其高孔隙率,刚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减少了噪音污染。因此,增强沥青混凝土技术是提高市政道路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市民关注的事情,本文就此情况进行探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与建设的时候,必须合理采用各种先进的道路设计建设技术,发挥出不同材质道路的重要作用。通过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市政道路的自我渗排水作用,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对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加强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针对性措施,希望以此提高我国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水平,让市政道路更好的发挥作用。
1透水性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目前阶段,我们经常会在市区的道路中发现,一下雨,马路上基本会积水,雨水只能通过下水道流走,速度比较慢,有时候还会影响交通,出现这种情况的马路,大部分都是使用沥青混凝土修建的。而沥青混凝土由于内部结构过于紧密,导致水不能渗透下去,就会导致交通事故,这是马路不会透水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修建马路的时候,要首先保证原料是可以透水的,且透水性比较好,以避免下大雨的时候,雨水的积累,对城市交通造成危害。除此以外,不透水的马路实际上会破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规律就是,由于地下水蒸发,使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到一定量,生态系统就会通过下雨自动补充水份,而由于马路的不透水性,阻碍了地下水水份的蒸发,导致地下水蒸发量减少,,最终不能形成下雨的条件,影响生态系统,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原材料选择
沥青结合料:透水沥青混凝土内粗集料较多,PAC强度多通过结合料粘结作用形成,因此,此部位路面承载力较差。为此,在选择沥青材料时,可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粗集料:当集料粒径在2.36mm以上时,便可称为粗集料。在PAC内粗集料含量较高,基本超过80%,通过粗集料之间的相互嵌挤,可构成混合料骨架—空隙结构。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玄武岩作为粗集料,并选择2种不同规格,即5~10mm,10~15mm,保证材料坚硬、洁净、无杂质,且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mm的集料,在PAC内承受荷载的主骨架为细集料,因此,细集料用量较少,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石屑等作为细集料。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文采用0~5mm的石灰岩,且保证材料坚硬、洁净、无杂质。矿粉:沥青混合料内,矿粉主要充当集料和沥青材料的粘结剂,保证沥青能够吸附在集料表面,从而形成沥青结合料,并达到粘附粗细集料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磨细后的石灰石粉、水泥、消石灰等作为PAC内的矿粉,且保证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2材料拌和及运输
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原材料保持干燥,避免对配合比产生影响。在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使用量,加强温度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除了沥青材料的温度控制外,也需要控制石材加入的温度。此外,沥青混合料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容易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需要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存放时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拌和站与现场施工的沟通配合,确保材料的稳定供应。在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为确保材料粘结性,应控制好运输距离和时间,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一般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应在车内设置金属底板,对箱体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材料受到污染。在从搅拌机到自卸车的装料过程中,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确保平衡装料,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
2.3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沥青混凝土摊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施工的质量及效果影响着整个市政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市政施工队伍都采用了沥青摊铺机,对已经进行完配比和拌合的沥青材料进行摊铺,这种机械化作业方法充分保障了摊铺的平整程度。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还要尽可能严格控制摊铺机的运行速度和摊铺质量,其工作要点在于尽量避免摊铺机运行速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在摊铺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摊铺温度应保持在165℃以上,能获得更加平整的摊铺效果,在开始碾压核碾压结束时应分别将温度控制在160℃以上和120℃以上。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管理人员应保证整个摊铺过程中温度应在90℃以上,而为了避免由于降雪降雨等恶劣天气使摊铺温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到摊铺的质量,应对施工周期进行科学的调整来避开雨雪天气。
2.4沥青混凝土的压实与成型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质量对于路面使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合理的选择摊铺厚度、压实机械、压实工艺和确定合适的压实度标准,确保通过初压,复压和终压,确保达到与道路等级相适应的压实度要求。在初压时,要按横坡从低到高碾压。在终压时,要关闭震动,避免低温沥青混凝土被振裂,最好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对于热接缝,要在先铺一侧留20cm左右宽度不碾压,待后铺一侧摊铺后,一同进行碾压,提升接缝的光滑和 平顺度。对于冷接缝,要进行切割,清理,涂粘结层,然后摊铺,碾压时要采取横轮碾压和叠轮碾压的方式细心处理,以保证铺面平整度。对于中面层和下面层,需要采用平接缝,提升平整度,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要进行及时处理。
3施工过程中加强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完善监管程序
工程的监督是提高铺路质量最有效的办法,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技术是很好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偷工减料,不认真工作,因此需要对工作进行监督。在监督的时候应包括对材料、施工步骤与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建工系统,在不影响工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监督。
3.2后期养护管理
后期维护也很重要。后期的维护不仅能够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还能够使得日常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其中,最常见的维护技术是沥青再生剂,例如TL2000。在路面上使用再生剂可以封闭路面上的一些小裂缝,还能够使得汽油,水和其他杂质的没办法渗入到路面以下,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目前,TL2000增强剂具有很强的弹性,能够减轻沥青的老化条件,可以直接在沥青表面及其组合上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耐久性。
3.3裂缝防控措施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质量通病。其中,裂缝问题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回填土压实度不足、面层渗水、摊铺和碾压施工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为了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在路基回填土施工中,应采取分层回填和压实技术,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严格规范基层施工。在摊铺作业过程中,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并及时开展碾压作业,确保沥青混凝土层的成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减少面层裂缝。此外,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路面养护作业,在路面铺盖保护层,并安排专门人员在现场进行看管,防止路面未成型前受到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市政道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要加强铺路技术的同时,提升铺路质量与监管力度,更好的保障市政道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邢国富.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32.
[2]王增先.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16).
[3]陈仁明.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0):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