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勐班乡草地贪夜蛾防控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陈明兴
[导读] 摘要: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通过迁飞入侵的外来有害昆虫,具有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重等特点,本文根据勐班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提出几点防控建议,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云南省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景谷县勐班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普洱  666404
        摘要: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通过迁飞入侵的外来有害昆虫,具有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重等特点,本文根据勐班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提出几点防控建议,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防控;景谷县勐班乡
        前言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多个国家,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相继发现危害,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做出全球预警[1],该虫寄主植物广泛,包括玉米、大麦、水稻、花生、黑麦草、大豆、烟草、小麦等80余种植物,具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1.勐班乡概况
        勐班乡位于景谷西南部,距县城107公里,东和南与碧安乡山水相依,西与半坡乡相连、与澜沧县谦六乡隔江相望,北与永平镇接壤。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52户24372人,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地,海拔1170米,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乡内居住着汉、彝、傣、布朗等1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153人,占全乡总人口49.86%;辖区国土面积490.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65米,最低海拔760米,坝区平均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302毫米,日照2065小时,无霜期35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坝区面积39.98平方公里,是景谷四大坝子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糯扎渡库区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境内河流腊马河、磨杆河为澜沧江重要支流。当地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甘蔗、水稻、玉米种植、养殖、生物药业、蔬菜和劳务输出为主。2019年全乡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8万亩。其中玉米种植3.49万亩、其他(薯类、高粱等)种植1.2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0.3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0.585万亩。橡胶种植面积2.7万亩;茶叶0.57万亩;种植魔芋0.11万亩、咖啡0.0727万亩、西番莲0.2294万亩、南蕉0.0127万亩、柠檬0.0656万亩,坚果0.0223万亩,芒果0.4236万亩,生物药业1万亩。根据近几年观测,危害本地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有甘蔗螟、玉米螟、红蜘蛛、稻飞虱、蓟马、绵蚜虫等。
        2.草地贪夜蛾在景谷县勐班乡的发生情况
        2019年1月11日在普洱市江城县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通过全国农技中心1月12日紧急派出调查组,赴害虫发现地普洱市江城县,实地查明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已由缅甸侵入中国云南省。2月28日在景谷县勐班乡勐班村团山村民小组的甘蔗地发现危害当地果蔗苗,4月30日勐班乡勐班村青菜塘村民小组冬早玉米地0.058万亩地方玉米品种“墨白一号”、甜脆玉米品种“902”的玉米地和周边零星果蔗和0.003万亩生姜地发现地草地贪夜蛾危害。
        通过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苗期至抽雄初期的玉米,田间受害株呈聚集分布,发现1株受害,其周围通常有多株受害,可达10多株,最高连续出现20株受害。低龄幼虫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取食叶肉组织,3龄以上幼虫喜好躲藏在玉米心叶取食生长点或未抽出的雄穗苞中小穗,虫株率一般为40.3%-52.8%,百株虫量16-69头,最高达90头。目前虫龄期多为2-5龄,其中2、3、4、5龄虫占23.5%、41.2%、23.5%、11.8%,田间卵块多产于叶片正面。

玉米开花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玉米未见受害,玉米田周围种植的烟草、水稻未见受害,果蔗受害较轻。
        3.草地贪夜蛾防控现状
        虫情发现后勐班乡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召开了防治培训会,对发生田块开展化学防治但该虫世代重叠,迁飞性、易产生耐药性,需多次打药,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使农民生产负担加重。同时春玉米种植大部分在山区,山区玉米种植较为分散且多为旱地,严重缺水,农户防治水平低,防治成本高、统防、群防难度大。
        4.防治建议
        由于草地贪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对其植物危害极为严重,草地贪夜蛾扩散蔓延会对农业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调查情况结果表明,该虫以危害玉米为主,预测大春正季玉米,特别是夏玉米上发生危害的风险较高。做好虫情监测、调查,一旦发现及时防控,应尽量在三龄前把害虫控制住。
        4.1 高度重视
        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发展态态势,做好灯光诱测、性诱监测和糖醋液诱蛾,及时组织开展普查,一旦田间调查发现有草地贪夜蛾危害,要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报告,查见零星发生的田块应指导农户立即开展防控,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摸清发生危害的区域范围并制定应对措施,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控,避免因监测不到位而出现防治不适时。
        4.2 加强宣传培训
        旱期较长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迅速繁殖,代次增多。目前主要是采取化学防治,施用农药时须根据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虫龄来选择不同杀虫剂,并根据防治效果来安排防治次数和用药量等。针对农户对草地贪夜蛾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时机选择不当,选择农药品种不当,防治技术水平较低,致使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要加强草地贪夜蛾的宣传培训力度,使广大农户了解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的严重性,掌握相关的防治技术,同时加强对种植大户的相关培训。
        4.3 选择合适药剂及用药时期
        使用生物农药、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3龄以前幼虫,施药尽量在下午5点以后,施药时一定要要将药液喷在玉米的喇叭口,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每块地至少要用药3-5次,玉米田虫口密度10头/百株时应及时防治。。目前云南省已开展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维盐、溴氰菊酯、印楝素、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以及兼顾触杀和内吸性的药剂如酰胺和菊酯等的单剂和混配药剂防控试验,试验效果可达 85%以上[2],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4 做好统防统治
        草地贪夜蛾迁飞性较强,危害性较大,在防治上要实行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控,防治时需要专业人员来强化监测预警,对已发生区要结合灯诱、性诱监测情况,及时掌握成虫迁飞发生动态,运用解剖卵巢发育技术掌握迁入迁出动态。对未发生的区域,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实时研判,超前研究对策,制定防控预案。特别是要完善建立报告制度。完成勐班乡草地贪夜蛾日报调度表,及时开展普查,一旦有疑似虫情或危害到水稻、甘蔗等作物的情况,及时上报。防治时需要有专业人员到农户家田间地头指导对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姜玉英,刘杰,朱晓明.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33-35.
        [2]李亚红 姜玉英等.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长江蔬菜[J]. 2019.15:5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