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期   作者:    方会珍
[导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效学习技术知识,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效学习技术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考压力,教师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课堂阅读模式进行优化,制定出更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阅读  教学模式  构建
 
         引言:
 
 阅读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教学模块,需要教师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由于高中语文中的阅读在高考中占的分值较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练习答题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成绩,但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课堂阅读模式进行优化。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倾向于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思路引导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处在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有深刻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感。新课标理念提出以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高中的阅读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通过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的阅读知识和技巧加深印象,就能够对文章情感有着深刻的体量,并且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内化,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雨霖铃》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高中生情感体验丰富细腻的特点,在课前导阶段为学生营造细腻的情感体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畔送别荆轲时的高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如是说道;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在宣州谢公亭与友人挥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充满了别离的痛苦,通过诗人的倾诉和咏叹,我们看到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思念游子的愁眉。今天我们在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刘永诗词的千种风情。利用这样的情感导入,让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感受这首词的深刻情感和凄清意境,进一步感受诗词中的“点染”艺术手法。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在高考压力下进行学习,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外部约束,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阅读的内容不再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时,可以以某一篇阅读文本为“参照”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当中的情感,并且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逐渐加深,适当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难度的文章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不断被提高,在教师的外部约束下,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当学生习惯于阅读时,自然会用自身的内在驱动力驱使自身不断进行阅读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身的改变,重复阅读的文本中受到启发,将教师教授的阅读技巧进行灵活运用,最终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在课堂阅读中抓住重点,教师也能依据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中,学生要实现语文思维的发展,也要在情感上与文章产生共鸣体验,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致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掌握能力获取知识,教师长期在这样的引导下,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对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国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在辨证过程中的严密逻辑性。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阅读全篇,总结“赂”是如何破灭六国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总结,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一目了然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结合有效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点,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整合各类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构建更加丰富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创设结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并且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为学生整合各类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堂阅读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秦玉晓.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9(16):95.
 [2]孙秀梅.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