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办学品牌的构建 韦绍华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韦绍华1 覃妮妮2
[导读] 摘要:现如今,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深受国家、人民的重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创立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
        1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现如今,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深受国家、人民的重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创立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坚持“五育”并举,凸显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立体育特色办学品牌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以及体育赛事开展等方面追溯与分析了通过场地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办学品牌创立的途径,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代的发展上彰显优势与特色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特色;办学品牌;途
        引言
        学校体育场地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保障,发展学校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的共同要求,是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而铸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举措。同时,发展学校体育场地亦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鉴于此,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于“五普”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对创立学校体育特色办学品牌的重要意义
        (1)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是实现学生教育教学权利的基础条件。学生的权利泛指学生依照我国宪法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受教育的正常权利,其中包括了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也就意味享有使用学校体育场地的基本权利。而要想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体育目标,更好享受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多渠道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2)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是丰富特色体育项目形成校本课程及大课间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多为常规田径场、室外水泥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场地,随着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足球场地也逐渐兴建,总体结构单一、场地匮乏。而室内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羽毛球场、游泳馆、武术场馆及冰雪项目场地在学校体育场地中非常稀缺。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牌;也将更好地完善体育课程的开展,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丰富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校园足球、游泳项目、冰雪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特色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同时利于创编除跑操、广播体操外具有学校特点的大课间形式,形成自身独特体育办学特色,辐射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
        2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现有问题分析
        场地数量过少,经费投入不足,在我国的广大城市当中,大多数的学校是比较集中的,但是在现代化城市土地用地非常紧张的现状下,致使学校发展用地存在很大的困扰,特别是随着学校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因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促使其周边为被征用的土地。据我国土地管理局相关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各大院校招生量的不断增加,体育场量需求与招生量出现显著的矛盾。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在体育方面资金投入较低所造成的,特别是对体育场所建设资金的投入比较少,最近几年纵使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地增加,可是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资金大体上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体育场所建设资金大体上来自于体育场所盈利、学校自有资金,对于体育场所建设过程中的长期性项目根本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为基础保障。
        3多途径建设学校体育场地的有效措施
        3.1增加场地器材设施,提高硬件质量
        体育活动场地是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也是学生施展运动才能的舞台。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缺失或者低质量的建设,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减少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学生的运动频率。目前,中职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更应当加强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体育场地的面积,增强体育设施的种类并提高其质量,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意愿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并且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
        3.2提高室内体育场地建设比例
        从全国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数量看,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远多于室内体育场地,前者为后者的9.02倍。即使是室内体育场地比例最高的上海市,室外与室内场地之比也只是67.5∶32.5。如果再从各省(区、市)室外、室内体育场地面积情况分析,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均多于室内体育场地,且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占当地体育场地总面积的比例均未超过8%。因此,未来10年,要加快室内体育场地建设,缩小室内体育场地在数量和面积上与室外体育场地的差距。
        3.3提高土地集约程度建设多功能综合体育场地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土地利用率不足,容积率低。学校体育场地新建及改扩建升级时,应提高土地集约程度,加大使用强度。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在场馆设计上多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涉及运动项目齐全,充分利用地下及楼顶土地资源,如楼顶建设保龄球馆或游泳馆,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满足体育教育多样性的需求,政府及学校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体育特色办学品牌的创建。
        3.4改善管理机制,提高效益
        针对目前场地管理已经存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在现有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简化部门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加强监管力度,缩短检查周期,让管理者,使用者,监督者和政府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监督,同时要合理的应用国外先进的体育场地管理案例,在后期的场地建设中尝试将其运用到实处,若能实施,则可以推广。唯有管理体制到位,管理规范化,体育场地的运行才能顺利进行,至于具体的管理制度,我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案列,学习其精华,去除其糟粕。据我平时阅读国外的体育场地管理机制,我发现其核心主要是惩罚严峻,依法治人,检查和监督体制完善而及时,我们用例子做讨论,例如:日本的体育馆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故意破坏公共财物的国民若经核实则将面临罚款和监禁,同时接受公民举报,对于举报查实者,给予物质奖励。这主要体现了惩处重,检查严的特点,唯有先在人们心中树立规则意识,才能延长场地使用寿命。管理要做到保护现有的设施、更新陈旧的设施、增加必须的设施,同时对不同的项目采用分段使用的方式,利用管理手段,提升学校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
        3.5政府合理加大体育场地投资力度
        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关系着学校本身,同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也相当广泛,从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来看,仅依靠学校自身的管理不能使场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政府要合理地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经济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使学校利益和地域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让学校体育场地走向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结语
        展现学科特色和优势是所有学校的期盼,也是学校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以体育特色发展学校办学品牌不失为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通过国家、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建设中小型体育场馆、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融合、提高土地集约程度等手段推动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是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办学品牌创立的物质基础及有效途径,给学校体育特色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及凸显自身优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进.浅析中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考试与评价,2016(5).
        [2]郭可雷,平杰.论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学刊,2016(1):104-108.
        [3]王菁.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44.
        作者简介:韦绍华(1979-),男,广西河池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训练;覃妮妮(1983-) 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课题:广西群众体育品牌建设研究(编号:2019KY1280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