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开拓宣传思想工作新天地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袁红艳
[导读]
        衡南县图书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开拓视野,增强“四力”,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需紧跟时代节拍,深入一线砥砺品质,扎根基层锤炼才干,努力开拓宣传思想工作新天地。
        沾满乡间泥土,沉淀心中真情。脚下有泥,脑中才有料;心中有情,作品才有味。描绘新时代画卷,需要宣传干部迈开双脚丈量大地,在路上掌握实际情况,在现场聆听前沿声音,真正感受时代的脉动。“沉到水里抓活鱼”。基层是信息的富矿,只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捕捉到新闻“活鱼”,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近年来,我们结合“三下乡”、基层采风、扶贫攻坚等工作,推动宣传干部到街头巷尾,到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用脚上的“泥土”换取第一手材料,掌握第一线信息,获取“带热气”“带露珠”的基层经验。“伫立屋檐听风雨”。下基层不能走马观花,必须伫立屋檐听风雨,和群众打成一片,关注基层困难、反映人民诉求,深入调查了解,把问题找出来,把答案带回去。今年,我们通过开展“基层工作调研年”等活动,推动宣传干部带着责任下基层,围绕理论宣讲、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工作,蹲点调研、深入思考,寻求问题症结和解决途径,为改进工作下好了先手棋。“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基层既要挽起裤脚多走,更要撸起袖子多干。对于问题矛盾,不能瞻前顾后、绕道而行,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争当“劲草真金”,努力解决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制约发展的“结”,真正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汲取大地养分,讲好身边故事。目前,衡南县正乘着新时代东风,加快推进“实力衡南、活动衡南、魅力衡南”建设,衡南大地到处都是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到处都有奋斗圆梦的生动故事。讲好政策故事。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基层宣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把高深理论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把落实新思想的小举措讲清楚、把对接好政策的小日子说明白,让基层群众从身边故事中去“悟道”,使理论宣讲变得娓娓动听,群众乐于接受,自然顺耳入心。近年来,衡南县把理论宣讲与民生故事结合起来,以事说理,帮助群众解开思想上的“扣子”,使党的理论接地气,收到润物无声、点滴入心的效果。讲好新闻故事。新闻宣传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新闻做鲜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衡南县在新闻报道上,坚持镜头向下,结合深化改革、三清三建、扶贫攻坚等全区重点工作,聚焦基层一线,对准老百姓生活变化,运用鲜活事例、鲜活场景和鲜活细节进行表述,推出“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爱心扶贫接力赛在蒸湘大地悄然上演”、“劳动者的港湾,让爱更有温度”、“凡人善举”等系列有思想、冒热气的新闻报道,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赢得了百姓认可。讲好文艺故事。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近年来,衡南县通过建设雨母艺术家部落、艺术名家创作工坊,举办各类采风活动,积极引导全区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体验生活,围绕“两区一城”发展战略,开展各类主题创作,讲好衡南人、衡南名事、衡南名篇、衡南名景等“衡南故事”,创作了《雨母山之歌》、《小康衡南》等系列富有本土人情风味作品,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唱响田园欢歌,绽放百姓笑脸。文化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必须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建强服务阵地,推进文化利民。加强基层综合文化站所建设是繁荣基层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以农村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结合即将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文化、体育、理论、科技、志愿服务等多渠道资源,形成倍增效应。建设升级小广场、小礼堂、小戏台、小图书室,配发音响乐器、服装、图书等设备器材,免费向居民开放,填补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空白点”,让广大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就近享受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筑牢精神家园,推进文化育民。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群众的生活主阵地,落后腐朽的思想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我们坚持寓教于乐,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儿媳、好公婆”“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培育文明新风尚。把社会主议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推进“婚丧新办”活动,破除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丰富百姓生活,推进文化乐民。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不能自娱自乐,必须结合群众需求,做到适销对路。衡南县按照“百姓点单、政府做菜”的原则,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艺巡演、文化走亲等活动。根据居民要求,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对进行文艺传帮带,培养基层文艺人才,组建广场舞队、锣鼓队等各类民间文艺队伍,促使基层文化“百花齐放”。繁荣民间创作,组织群众自编自演,释放文化“草根”能量,创作基层群众文化作品。《倒在鞋面上》《水兵舞》等参加了全国比赛并获奖。
        宣传工作的工作主体和服务对象在基层,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在基层,而任务落实恰恰靠基层,只有把基层工作做实做深,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枝繁叶茂。“百姓宣讲直通车”通过一台台演出和一台台文艺节目,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中增进了群众与党的感情,推动了理论宣讲接地气。
        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有关部门加大对乡镇街道文化活动的指导,对基层文艺骨干和理论宣讲骨干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努力形成长效宣讲巡演机制,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宣讲巡演队伍。对于宣讲形式要进一步突出小、轻、快。小是“小分队”宣讲,庞大的演员阵容整合成宣讲小分队;轻是“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携带简易演出装备,轻装上阵,利用当地的条件,选择在文化大院、广场、戏台为当地群众演出;快是“快闪式”宣讲,每场宣讲巡演精选5至7个节目,结合有奖问答,时间在40至60分钟以内。各地还要遴选一批百姓宣讲志愿者,吸纳乡土文艺人才和社区文艺团体,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草根明星团队。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党的历史上,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也在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一路走来,新闻宣传、理论武装、文艺工作等领域始终坚守正道、推陈出新,在服务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中不断走向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而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可以说,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加强全社会思想引领、筑牢共同精神支柱,开展重大舆论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都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不日新者必日退”,如果不主动寻求突破,就会落后于时代大潮、失声于众声喧哗。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定举旗定向,大胆解放思想,锐意开拓进取,以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境界,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作者简介:
        袁红艳(1969.1~)女,汉族,湖南省衡阳人,中级职称(统计师)大专,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