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戚朝侠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情况下,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相应的获得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南泓信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6
        摘要:在当前的情况下,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相应的获得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建筑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同人们的生活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对他的要求程度也相应的变得原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案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进而有效的提升我们国家建筑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探究
        在现如今的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同以往相比较,已经实现了十分迅猛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程度也相应的变得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竞争压力,提升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的对建筑施工落实全面管理,通过这样的办法,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准。在当前的社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影响。
        一、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基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领域。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往往需要数量众多的施工人员,并且施工人员所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建筑企业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当前,许多建筑企业都会将自己的建筑工程项目对外进行发包,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被分化成为若干个小的项目,长此以往,就导致工程的管理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局面,是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严重背离[1] 。通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通常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收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抛弃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机制,使用创新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比如,在施工过程之中,企业应当对设计方案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善,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此来对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和协调,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全面质量施工管理还要求对施工流程进行细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使工程的质量更加安全,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二、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模式脱节
        在当前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所面临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生产责任制不是特别的健全,经费的投入量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的错误意识,使得他们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监督措施也不是特别的有力,在生产环节,安全经费投入不到位以及设备短缺等问题十分普遍[2] 。
        (二)资源配置不充分,建筑材料良莠不齐
        资源配置不充分同样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可以有条不紊的建设下去的重点环节。然而,在实际上,许多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在于职责分配不明确,资源配置有问题。比如,一些建筑项目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往往加快了工期建设的速度,这就给质量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建筑材料市场之中,各种材料良莠不齐,若是建材出现一定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


        (三)投标环节的恶性竞争
        在现如今这个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项目进行评估的时候,往往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成本核算工作也往往比较浅显,这样的情况就给企业后续的项目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之中,是否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展示企业良好盈利水平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也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目前,市场竞争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中标率,压低报价,直接导致项目的效益水平降低[3] 。此外,一些建筑企业的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成本意识,他们单纯的认为成本管理工作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上述诸多问题都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隐患。
        三、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探究
        (一)做好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风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所谓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全过程,共同对质量管理承担一定的责任。此种责任模式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质量管理方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除此以外,有了责任主体,还应当对风险源的控制和识别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源认定和识别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样至关重要,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模式,来对权利和责任进行必要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二)做好建筑工程信息在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有效共享
        落实监督主体模式的原因在于人们在开展建筑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监督以及交叉监督的情况。我们所说的监督主体,主要是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在一般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对相应的管理和规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制定,进而作为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基于上述的原因,在对建筑项目进行立项的时候,政府应该积极的发挥出自身的监督管理功能,确保立项工作足够的精准。若是某些工程项目会对公众安全以及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就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从源头上避免各种不利情况的出现。另外,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共享也能够很好的融合进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把工程的信息在质量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之间进行传递,就能够有效的开展协同工作,从而合理的避免了对于某些关键工作的疏忽,一方面节约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出现的次数,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作用。
        (三)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对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且这样的控制往往处于多个层次,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施工人员全面质量管理,对施工人员,要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进行严格的把控,以此来让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必要的增长。第二,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此种质量管理,要贯穿于工程材料的采购的全过程,确保材料应用的高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期待。另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采取何种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究,从而提升工程质量,进而发挥出更加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峻,丁烈云,曹立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7,1:28-30
        [2]连显跃.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质量监管方法及其应用.郑州:郑州大学,2017:55-68
        [3]罗邦勇.浅谈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19,9: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