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建筑设计院
摘要:从生态平衡原则与园林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园林的关系,以及他感作用、共生原则在园林中的作用等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学在园林中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生态学;应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小到生物分子,大到生态系统直至生物圈,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破坏着生态系统,改变着环境;反之,环境也对人类进行着大规模的报复。人类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学原理在相关领域尤其是环境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园林设计也因此从中受益匪浅。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布置,利用和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从而建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和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园林设计正是构建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
1 生态平衡原则与园林的关系
在园林中,区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与设计等都离不开生态平衡原则。如在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它最多能容纳多少游人才不至于影响它的稳定;需要考虑哪些地方适于开发,开发的程度能达多少才不至于破坏它的平衡。
生态平衡的临界点尤为重要,一旦要超越这种界线时,就要采取人为措施来加以调节,如定期的封山育林等。另外,在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更新时也需要考虑到生态平衡原则,如设计中需要对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时,许多设计师是先将原有植被全部去除,然后在光秃秃的土地上再植上园林植物;然而在新生的植物尚未形成群落以前,如果遭遇暴雨,则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植被的更新应分批或分块地进行,如先去除灌木层而乔木层不去除(对原有植被尽量保留)等灌木层长起来后,再更新乔木层。
在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时,我们要把绿地当作这种新建的城市人工系统的一部分,并对它在新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对绿地的大小、规模、形状、性质等才能有较准确的定位.如在工业区或生活区需要有多少绿地,绿地与建筑用土地的比例为多少才科学合理等。
2 生物多样性与园林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可以从3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1-3],而后者与园林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又是构成景观多样性的最重要条件,如在外地植物的引种驯化过程中,长期的近亲繁殖必将使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大大降低。
不少引进植物在当地繁衍几代后,其枝形美观度和抗病能力也下降;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引进植物与当地的一些近缘种进行杂交,则可以提高它们的遗传多样性,甚至还可能培育出优异的新品种.品种的多样化常使叶色和花色多样化,如不同叶色的变叶木和不同花色的三角梅,从而使植物造成景更丰富多彩。生境的多样性也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多样性,所以在设计时要营造成多种生境,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如密植的森林、疏林草地、驳岸少加处理的水系等.把湿地引入郊区或城市也是一种尝试,因为湿地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型之一。另外,在设计时,建议少用大量草坪,因为草坪是一种非常单一的生态系统,只能为极少数的生物提供生境,所以,设计时要有一定量的乔木—灌木—地被这种生态群落才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的建设,城市生物区系组成受到一定破坏,天然生物资源日益减少,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极大威胁,这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足够的绿地来控制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由于城市绿地是完全重新构建的人工绿地,因此也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它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4-7]。
3 他感作用在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的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它在植物的种间和种内都可能存在,因此,在种植设计或对原有植被进行更新时,需要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如银胶菊群生时,不但它本身生长不好,而且它对周围植物的生长也很不利,所以,设计时应避免群植;又如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也都因为他感作用而不宜种植在一起。此外,也可以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来抑制不需要的植物,如杂草影响景观,也给管理带来麻烦,因此,可以引入对其有他感作用的乔灌木(如桉树)来控制它的生长。
4 共生原则在园林中的应用
共生分为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是指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生长关系,如附生植物和被附生植物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是指相互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获利的生长关系.如菌根、根瘤是互利共生的典型例子。共生原则对植物配置、种植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可以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此外,真菌跟许多乔灌木,如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而且,松树在没有真菌与它共生的土壤里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在种植松树的幼苗时,如果先接种真菌就能使其成活率大大提高。
结束语
园林规划与建设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仅种几棵树或造几片林那样简单,它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又涉及城市中人和自然等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组分的相互关系,只有把握城市生态与园林相互作用规律,正确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设计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观多样与整体综合相结合,生态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等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耀华.热带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申益春.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